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直接指挥了不少战役,著名的有三次反围剿、四渡赤水等。

1930年10月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即调集10万大军围剿中央苏区,以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为总司令。

当时,红军刚刚从长沙城下败退而回,尽管在吉安打了个胜仗,但是规模不大。消息传来,总前委立即在罗坊召开了紧急会议。罗坊会议是红军历史上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是红军从游击战转到运动战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就是商讨怎么对付国民党这十万大军的。

当时,不管是一方面军指战员还是江西省委,无不震惊骇惧!除了毛泽东。因为当时红军尽管已有4万之数,但是枪支弹药严重不足,一小半的人只有大刀长矛。每支枪平均不到5发子弹。通讯还得靠原始的两条腿。而敌人不仅武器装备精良得多,炮弹子弹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有让许多人望而生畏的从天上下蛋的飞机。——力量对比太过悬殊!除了毛泽东,几乎所有人都本能地觉得:这仗没法打!不打,那么该怎么办呢?会上众人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但大致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逃,逃得越远越好;一种是散,将红军以连甚至以排为单位散个满天星。当然,也有主张打的,但有些人却不愿意在根据地打,因为在根据地打肯定会破坏根据地。他们有的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有的主张把敌人引到根据地外面去打。但主张打的是少数。

只有毛泽东坚决主张:打!他说道:逃,根本不行!你往哪儿逃?哪儿没有国民党军队?散,更不行!一旦散开来,就很容易被国民党军队各个歼灭。只有打!怎么打?围剿军尽管有十万之众,但是,他们不可能捆在一起啊。(真的捆在一起就和他打圈圈)他们是以师为单位前进的,一个师也就万把人。红军集中兵力,以4万打1万,还是有把握的。另外,他主张把敌人引到根据地里面打,主要是利用根据地的有利条件。他把这叫“诱敌深入”,把敌人引到合适的战场再“聚而歼之”。

这个道理现在我们听起来是既清楚又明白,但是当时绝大多数人可根本听不进去!极度的恐惧使他们连“打”字都不愿听。

毛泽东只有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几乎天天开会天天念他的经。同时他又极力关注国军动向。他不动声色地一天换一个会议地点,不断地把红军带到他预料的战场。

他本来想先打谭道源,但谭道源很谨慎,根本不敢孤军冒进,毛泽东在小布两次设伏却没打成。(事后得知是一个地主给谭道源通风报信。)倒是国军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目中无人,很快就呈孤军突出之势。于是一方面军前委书记毛泽东果断命令,在龙冈打张辉瓒。果然,一战即歼灭张辉瓒一个师并活捉了张辉瓒本人。然后红军又去打谭道源。谭道源跑得快溜了,但他的部队基本上都没了。(郭化若《诱敌深入,活捉张辉瓒》)

红军一仗即歼灭一个一万四千余人的整师,让其余的国军将领大为震惊,赶紧溜之乎也。这样,蒋介石的第一次围剿就被红军胜利打破了。

第一次反围剿,首先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敢战的胆量!其次,“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打法开始使用。

第二次反围剿。

第一次围剿结束后一个月,蒋介石就重新调集了20万大军,以国民党军队副总司令何应钦为总司令,围剿中央苏区红军。

这中间有个小插曲:项英来了,作为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空降到江西来了。(顺便说一句,张国焘也是那时候被中央空降到鄂豫皖任鄂豫皖苏区中央局书记的。但张和项后来的历程迥然不同:张成了四方面军的太上皇唯我独尊说一不二的新军阀,项则不被重视。)注意,他是中央派来的苏区中央局书记,尽管只是“代理”,但却实实在在是毛泽东的直接领导。1930年9月28日,中共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在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指出:“扩大的三中全会完全同意中央政治局立即在苏维埃区域建立中央局的办法,以统一各苏区之党的领导。”“苏区各特委凡能与苏区中央局发生直接关系的地方,都应隶属其指挥。”起先中央本来是派关向应前往江西苏区组织苏区中央局的。但关向应到达长沙时,由于红一、三军团第二次进攻长沙,无法通过,未能抵达江西苏区,所以中央便改派长江局书记江钧(即项英)前往。1931年1月上旬,项英经闽西到达中央苏区所辖的江西宁都县。1月15日,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小布宣告成立。(不久又增派王稼祥、任弼时、顾作霖、邓发为苏区中央局成员。)他一来就见毛泽东不顺眼,老是批他。(王、任、顾、邓也是一味的批毛。后来的宁都会议上,就是他们撤了毛泽东的军职。)(项英一直到死都不服毛泽东。皖南事变前,毛泽东多次叫他北移与陈粟会合,但他就是不听,一拖再拖,直到顾祝同完成了合围他才同意出发。结果大家都知道。)摘一段郭化若《横扫七百里的辉煌胜利》里的话:“王明之徒,下车伊始,哇啦哇啦,东也批评,西也指责,把中央苏区说得一无是处。”但他一来就听说何应钦带着20万大军来了,当即胆子都吓破了,立马主张跑,最好跑到四川去。

毛泽东干革命,不光要对付敌人,许多时候还要应对来自自己的同事们的阻力,尤其是他的上级,许多时候也有下级。他一辈子遇到的困难,多若恒河沙数,巨如珠穆朗玛。

这时,一听说何应钦带了20万人马来了,许多人又吓破了胆。主张逃跑与解散的都有。再加上又来个毛委员的上级也是不敢打的,他们说话气势都壮了不少。在这之前,毛委员是根据地的一把手,所有的人都得听他的;可现在不一样了,来了个管毛委员的了。毛委员再也不是根据地的一把手了。

一时间又是吵吵嚷嚷众说纷纭。还是前书:“王明路线的先遣队——‘四中全会’代表团,一进入中央苏区,就把持着‘苏区中央局’。”“他们硬说何应钦的二十万大军步步为营、处处筑碉,无法打破,只好走。他们根据王明路线中央的三月指示,提出退出中央苏区的荒谬主张。”“他们坚持退出中央苏区到四川去建立新的根据地。”“他们依靠在中央局中的多数,蛮不讲理,令人气愤。在中央局的小会内争论得非常激烈。”

还是毛泽东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打,而且就在根据地打,原则还与过去一样,“诱敌深入聚而歼之”。(不得不感叹:许多时候,少数服从多数,真的很荒谬!往往会出大错!其实,不光解放前,就是解放后,毛泽东许多时候都是“少数派”。)不过,好在这回,他的部下有不少人都知道毛委员厉害,跟着他准能打胜仗,他们都愿意跟着毛委员打。(陈赓大将解放后就说过:“我们就是相信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就能胜利!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信念!”)

毛泽东经常说:“在打第一仗之先,必须想到第二、第三、第四以致最后一仗大体上如何打法”,同时“还要想到下一战略阶段的文章。”第二次反围剿就是这样。毛泽东不仅设想了第一仗应该在哪儿打,还计划了此后的第三第四甚至第五仗大致应该在哪儿打。后来的事实与他设想的几乎完全一致:从东固开始直到建宁,半个月内红军横扫七百里,五战五捷,歼敌3万余人,缴获枪支弹药无数,更重要的是缴获了两部电台,尤其是公秉藩的那部100瓦的大功率电台。红军以此为基础组建了无线电队,建立了通讯机构和情报机构。(第一次反围剿时本来也缴获了电台,但红军战士不认识,把它们砸坏了。毛泽东知道后非常可惜。还好,原名“吴人鉴”改名“王诤”的人留了下来,修好了半部电台<只能接收不能发报>。但这个显然还远远谈不上无线电队。)

第二次反围剿,突显了毛泽东事前谋划全局的能力。这之后,红军上下对毛委员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红军中流传着一句话:跟着毛委员走,脚底板下出胜利!

第三次反围剿。

这一回,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毛泽东三次弄险,而且是极大的危险!当时许多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前两次围剿,蒋介石是派别人做总指挥,这一回,他不仅亲自披挂上阵,还信誓旦旦地扬言“不剿灭朱毛共匪绝不回南京!”这回,他带了30万大军!一半是他的嫡系中央军。

详细过程就不说了,只说说毛泽东弄险的事。

第一次是7月中旬以后,毛泽东一面派小股部队迷惑敌人,一面把红军主力隐蔽在兴国高兴圩地区休整。但是,蒋介石也逐渐判断出红军主力在高兴圩,于是便大军压境,从东南北三面向高兴圩挤压而来;西面是赣江,是天险。当时,叶剑英等负责收集情报的人天天向毛泽东报告,敌军离我们只有50公里、40公里、30公里20公里,越来越近了。许多人都不知所措。毛泽东却一直气定神闲,一直到最近的敌军只有10公里左右时,毛泽东才决定开拔。当然,他不是躲避,不是逃跑,而是深思熟虑。他早已做好了预案:晚上从一条缝隙里穿出去,绕到敌主力背后,去攻击实力较弱的上官云相;然后由西往东一路横扫,三战三捷。蒋介石这才知道被毛泽东骗了,赶紧回师东向,追击红军。毛泽东因势利导,再次以小股部队引诱敌军,主力与国军相向而行再次隐蔽休整。而且,这次夜里行军非常特别:许多时候,红军都看到国民党军队的火把!——毛泽东的胆子真是太大了!半个月后,蒋介石再次发现又上了毛泽东的当,便再次命主力掉头围剿红军主力。这样,国军便“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跑得要死却连个红军的影子也看不见。毛泽东再次弄险,等敌军离得很近以后,再次从一条缝隙里飘然而去。(这一招后来四渡赤水时准确地说是三渡赤水之后毛泽东再次使用再次成功。)这时候蒋介石后院起火,两广事发,蒋介石只好退兵。“敌退我追”啊!红军抓住白军尾巴,又打了两个胜仗,一个平手仗。——第三次反围剿,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极好的体现。表现出的战略战术水平,都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这之后,据斯诺说,当时在华的外国军事人员都一致认为,毛泽东是中国最优秀的军事家。

三次反围剿,毛泽东给他的部下们作了极佳的示范。后来他的部下们手里即使只有一两万人面对强敌也毫不畏惧敢打敢拼,而且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显然与主席的这些战例有极大的关系。

第三次反围剿后,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来了。毛泽东不再是红军最高领导人。不久,1932年10月,宁都会议上,毛泽东被彻底剥夺军事指挥权,连“随军行动”都不被允许。

中央苏区遭受灭顶之灾。

直到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才以红军最高领导人周恩来的副手的资格,重新指挥红军。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的过程太繁杂,不详述,只说几句。第一,当时只有毛泽东能把那3万疲惫之师带出蒋介石四五十万重兵形成的死亡之地。第二,毛泽东这次的用兵,不仅蒋介石看不懂,林彪等人也看不懂;而且不仅是当时看不懂,过了好长时间后他们还是看不懂!毛泽东所做的,不是“匪夷(普通人)所思”,而是“匪神所思”!它确确实实是主席一生的得意之笔!

这几个战例都充分显现了毛泽东卓越的战略洞察力和战术指挥能力。

长征路上遵义会议之后大大小小的战斗,基本上都是毛泽东策划指挥的。

到陕北后,直罗镇战斗、东征等等也无不是毛泽东直接指挥的。

三军会师后,毛泽东开始指挥共产党所有的部队。

但是因为当时国共停战,很快就全面抗战,共产党的军队像撒豆子一样撒了开来,所以,从那以后八年里,毛泽东就没有直接指挥过战斗。他主要是从战略上着眼谋划全局规划未来。比如南方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后,先是以泾县为中心在江南发展。但是毛泽东指示叶项陈粟等必须向江北发展。陈粟遵令而行,开辟了江北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项英却一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