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汕头

那你可能见过他——

一个卖书的老爷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行李箱,一个小马扎

几本书,一个水杯

卖的都是他自己翻译的书

有人买书,他就会签名

写上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爷爷叫林宝山

出生于1934年,今年刚好90周岁

至今,林爷爷已经出版了5本书

共卖出12000本左右

街头卖书结交朋友

“出版了的书,我不想只在书店里卖。”林宝山十分珍视自己的作品,他希望,自己的书有更多人看,更多人喜欢。于是,林宝山想到了一个最直接、更接地气的方法——自己到街头售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他的孩子》出版以后,林宝山就开始在街头卖书。当有人驻足询问、翻看,林宝山总是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书,有人买书,他就会签名,写上“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的赠言。至今,林宝山共卖出12000本左右,这句赠言也写了12000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街头卖书,认识更多的人,这让我的生活更充实了。”林宝山喜欢到街头卖书,他享受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和成就感。来自路人的认可,特别是年轻人的认可,让林宝山很感动,也更乐此不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年初,林宝山回到汕头,他尝试也在汕头卖书。他选择的摆摊点是在繁华的商圈,那是年轻人最多的地方。每天,华灯初上,他就出现在车水马龙的街边。林宝山告诉记者,他以为在汕头卖书会比较难,但没想到,这一年快过去了,他觉得汕头人更喜欢看书,家乡人也更热情。他的“粉丝”还给他建了书友群,还有读者把自己的读后感发在群里,他非常开心,也非常感动,为有人喜欢他的书,更因为年轻人有这么高的读书热情。遇到年轻的读者,他卖出书的时候还要多嘱咐几句:“一定要看完哦!”他说,他希望年轻人要多看书。

文学青年

走上了医学道路

1934年,林宝山出生在江西。战乱的日子里,他随家人辗转江西多地和家乡汕头之间,小学阶段就换过8间学校。直到1945年,林宝山和家人才结束动荡的生活,举家回到汕头。林宝山在汕头友联中学和华侨中学完成了中学学业,并参加了高考,考上了华南医学院(现中山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林宝山被分配到阳春县人民医院(现阳春市人民医院)。在那里,白大褂一穿就是30年。

作为一名医生,林宝山从未放下过对文字的热爱。他把爱好和专业结合起来,写了很多医学科普的文章,久而久之,大家就都知道阳春县人民医院里有个文学青年,笔杆子厉害得很。“文学青年林宝山”美名远扬。1987年,广东省卫生厅把他调到广州,担任《广东医学》和《实用医学杂志》两本杂志的编辑,这让他更加如鱼得水。当了8年编辑后,1995年,林宝山在编辑岗位退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后的林宝山,一头扎进文学创作中。他先是和妻子杜玲芳一起继续写一些医学科普类的文章,并结合之前的一些作品,结集出版了他的处女作《科海采珠》。这本书共300多页,20多万字,内容以医学科普为主,其中还有一些生活类的科普,也涵盖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足见林宝山涉猎之广,知识之渊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林宝山的妻子突患疾病。为了分散妻子的注意力,减轻痛苦,也为了排遣寂寞时光,林宝山找了一本美国出版的短片故事杂志,他每天护理完妻子就坐在病床边,将翻译好的故事读给妻子听。这些陪伴妻子最后时光的故事,这些充满爱意的文字,集结成林宝山的第一本文学类小说《寻找一个人》。这本书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好。来自陌生读者的赞许是对林宝山最大的鼓励,犹如给他燃烧的写作热情添柴加火,他很快又投入了新的创作,陆续创作并出版了长篇小说《为了他的孩子》《缘来在破晓》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的松弛感来自

读书”“见闻”

除了读书、写作,林宝山是一位热爱广泛的人,他喜欢旅游、热爱唱歌,他的爱好,伴随着他的一生,成为生命中斑斓的色彩。他的旅程丰富多彩,北美、南美、非洲……每到一个地方旅行,他都会拍摄一些旅途中的风景、趣事,并刻录成光碟,留存下来,每张光碟上写着旅行的地点;他喜欢唱歌,家里有成套的音响设备,也会把自己的歌声刻录成光碟,林宝山对生活的热爱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弛”是今年的一个网络热词,90岁的老人林宝山给出了正解。他说,一定要看书,多走出去,看看世界,人的见闻多了广了,自己生活就松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岁的老人林宝山开朗随和,自立自强,热爱不减,学习不怠,进取不断……没有固步自封,更没有孤独失落,他展现出了岁月积攒后的另一种状态——像被时光打磨的银器,不耀眼但熠熠光辉。

如果有机会,如果有时间,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像林宝山老人一样,快乐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