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12日报道 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12月10日发表题为《米莱的阿根廷经济奇迹纯属虚构》的文章,作者是罗兰·彼得斯。文章摘编如下:

德国是不是该鼓起勇气多效仿“一点点”哈维尔·米莱呢?德国自民党主席克里斯蒂安·林德纳称之为德国可以取法的榜样。有人对此提出批评。对米莱而言,他祖国的国家机构就是敌人。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宁愿将其摧毁。

林德纳想“学”米莱,这其实更反映出他自己的想法。自由主义者米莱目前已在阿根廷执政一年。米莱曾手持电锯且自称“无政府资本主义者”,他的做法能成为德国的榜样吗?

米莱将阿根廷的国家财政开支大幅削减,从而使这个南美国家摆脱了赤字。

代价是什么呢?削减国家财政开支的代价主要由退休者、低收入群体、大学和文化产业的从业者承担了。目前阿根廷的贫困率估计为50%,比2023年底高出约8个百分点,为20年来最高。这一趋势最近略有下降。但儿童贫困率没有改观:65.5%的儿童目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低收入阶层往往会生更多孩子,这反映了哪些群体在米莱的治理下过得格外艰辛。超过半数的阿根廷人说,他们过得比一年前更糟了。

米莱上台后几乎完全停止了公共建设项目。经济萎缩了约3%。要不是采矿业和农业状况良好,情况还会更糟。要是撇开农业部门不算,经济负增长就会达到4.2%。登记在册的工作岗位有2.7%流失了。建筑业、商业和工业受到的冲击最大,约有4万个工作岗位流失。

基本养老金减少了约14%。重要的公立大学——没钱的人更需要上不收学费的大学——在2024年获得的经费还不到上一年的三分之一,因此问题严重。

阿根廷的通胀率最近明显趋于稳定。乍一看,这是个成就,因为国家不需要再印那么多钞票了,但这也是供需原则造成的。工资仍然跟不上通胀的步伐,人们的购买力在下降,在大幅上涨的生活成本的重压下唉声叹气。

这难道就是让林德纳印象深刻和他希望在德国看到的“颠覆能力”吗?

我们可以讨论从长远来看这是好是坏,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这种措施在当前有利于垄断和寡头的形成。但即便这种情况出现在德国,从中受益的也是精英阶层,而不是广大民众。寻找新点子无可厚非,但林德纳并不会在阿根廷的拉普拉塔河畔找到它们。(编译/宋羽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