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陆尊老师发给我的一组上世纪50年代的老照片,非常珍贵,分享给大家。
1950年的青年团合影留念。
1952年的青年团合影留念。
01
1953年4月26日,镇江市委第二团支部到焦山过团的活动。
从参加者的脸上,可以看到这群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热情洋溢,活力充沛。那是新中国成立不久,50年代初的人,每个人仿佛都有为社会主义建设使不完的劲。
当时的焦山还没有建设公园,原本一片寂静的浮玉岛屿,因为他们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
这条路我猜可能是现在在香江花城一带。
02
这张照片是他们在一座寺庙建筑旁的拍摄。
原本焦山上僧人很多,焦山全部大小寺庙,原有僧尼千余人,在苏北拥有庙产田地一万余亩,这个田地收入,足够维持他们不事生产的优裕生活。新中国以后,经过土改,僧尼生活发生问题,很多人离开了焦山,剩下的也开始从事生产了。
03
焦山耸立在江中,气势雄伟,气象万千。
团支部的活动结束后,团员们乘着木帆船离开了焦山。
听焦山周边的老人说过,这种船既不用桨,又不用橹,靠风鼓帆,只用竹杆来撑,所以行驶甚慢。
04
1953年,大年初四,几位年轻人到金山游玩,在宝塔下的合影。
05
镇江焦山的江边,有一座松寥山,因为李白来焦山时候,远眺过这座小山,写过一首诗,因此这里也是文人喜欢寻访的地方,许多游人来到焦山,都会寻找这座曾经在江中的小山。
1953年时,在名胜风景区留影拍照,是当时的一大时尚,不少人留下和松寥山合影的照片,成为珍贵资料。
06
1953年5月2日,是一个“五一劳动节”的节假日,几位年轻的同事,一起相约了到南郊去游玩。这组照片拍摄于马家坟附近。
07
南郊的一处风景。
我觉得有点像八公洞那边的一个池塘。
08
在南郊,郊区水库前一个池塘边的合影。
09
一张集体照,应该还是在南郊一带。
10
1953年9月27日上午,拍摄于苏北路上的江滨公园。老照片中长江浩渺,远处江天辽阔,有汽轮经过。好似一幅写意风景画。
同期建设的还有位于双井路的河浜公园。当时大家将‘浜’都念成了‘滨’,久而久之,‘河浜公园’就变成了现在的‘河滨公园’了”。其实镇江为这些公园取名时都是颇为讲究的,许多街道和建筑的名字也有十分深刻的文化内涵。
找到一张江滨公园的老照片对比一下:
11
1954年5月,一对青年在伯先公园山顶的合影。
12
1954年7月,他们俩在金山旁的小河边合照,动作很亲昵,看来是一对小夫妻。
7月中旬,男同志又参加了一次集体活动。
1954年,几位同事的合影。
13
1955年,在体育场后面一个池塘边的留影。
体育场后面真有这么一个小池塘么?我怎么没找到的呢。
14
1956年,同事们在南郊游玩时的合影。
15
这张有可能是在正东路上拍摄的画面。
16
有可能是当时的解放桥。
17
当时起房子的一个场景。
18
应该是长江边的风光。
江面上的木帆船。
19
好像是和码头工人开会的场景。
20
江边码头工人搬运货物的场景。
21
1957年的一张留影,背景好像是西津渡一带。
22
1958年,几位同事们的留影。
一张张颇具年代感的老照片,照片里的人物仿佛有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新一代镇江人勠力前行。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