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既关乎民生福祉,又牵动城市发展,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心工程。今年年初,重庆公布了15件重点民生实事,其中就明确提到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
(民主村二期)
近日,据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的数据显示,全市已累计启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689个,总面积达1.92亿平方米,惠及居民202万户。同时,累计同步改造提升养老托幼、农贸商超、社区食堂、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9400余处,新增停车位6万余个,加装电梯6100余部。
老旧小区改造究竟改了什么?
提及老旧小区改造,许多人或许首先想到的是对小区房屋外立面的翻新。然而,这并不全面。
根据重庆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改造内容明确包括建筑墙体、老旧管网等21项基础类清单,加装电梯、停车场、适老设施等18项完善类清单,以及养老、托幼、助餐等25项提升类清单,形成了“1+N”的政策体系。小区居民可以像点菜一样选择改造项目,切实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红星亭坡EPC项目)
例如,渝中区红星亭坡小区的改造方案就是经过多次召开院坝会与居民共同商议出来的。针对小区居民最关心的出行难问题,小区新建了无障碍坡道7处、无障碍折叠型通道1处,并在梯坎狭窄坡度高、无法修建无障碍坡道的地方设置了3台爬楼机,方便居民出行,真正实现了“无障碍到家门”。
如何改?“三师”上门提供指导
面对“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后怎么管”这些专业问题,重庆搭建了“三师进社区”平台,建立了专家咨询库,加强了事务管理和技术支撑。组织2400余名“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进社区提供技术指导,通过陪伴式服务和沉浸式设计,助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
(永川区三河汇碧片区老旧小区改造)
如永川区依托西部职教基地的优势,从区内17所职教院校中遴选了百余名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和艺术家,“三师一家”进社区为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支招,让居民的“心愿清单”变成了“幸福清单”。江北区则发挥“三师”的专业技术优势,招募了约300名“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让他们在改造方案设计、施工建设、验收运营的全过程中深度参与,实现了老旧小区“三师”覆盖率100%。
重庆通过城市体检、“三师进社区”活动等多种方式,对老旧小区改造进行“把脉问诊”。近年来,全市2400余名“三师”进社区提供技术指导,以陪伴式服务和沉浸式设计,引导居民“照单点菜”。
效果如何?从“建房子”到“建家园”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仅是小区的“面子”,更是居民的“里子”。要从“建房子”转变为“建家园”,让居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近年来,重庆重点支持三峡库区移民小区改造提升,优先安排改造项目计划,并在市级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已实施改造2100万平方米,剩余900余万平方米也将在年内全部开工。如万州区富祥花园打造全龄友好的“移民新家园”,展现了三峡移民的家国情怀;忠县结合忠州“汉阙”历史文化,将原有废墟地改造成了群众喜爱的“三峡留城·忠州巷子”;云阳县桂湾移民小区则呈现出一幅“山水人城景”交融的三峡立体公园城市画卷。
(九龙坡民主村二期)
同时,重庆将各区县具备一定规模和特色亮点的项目动态纳入市级重点项目库进行调度。60%以上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以片区统筹改造的方式实施,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无界融入现代城市。如九龙坡区民主村片区提炼了建设厂的历史变迁,包括西迁、援建、复兴的城市记忆,以“留、改、拆、增”的模式,打造了“居民新家园、商圈新纽带、创业新天地”。
“2025年,重庆计划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超过1000个。”相关负责人表示,市住房城乡建委将切实发挥牵头统筹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及单位共同推进改造工作。同时,将加大“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的关注度,为群众创造更加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力争改出更多高品质、多元化的创业新场景、消费新场景、生活新场景,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新样板,切实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