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闵行区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纂的《新时代非凡十年的闵行答卷》一书,近日正式出版。该书 全景式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闵行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全方位勾勒出闵行发展的崭新画卷。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10月起,“今日闵行”将陆续与大家分享书中的精彩片段。 让我们一同走进闵行非凡十年的深处,感受全区14个街镇(莘庄工业区),在新时代的奋斗与辉煌。
今天来看浦江镇。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地上,一个宜业宜居、欣欣向荣的新城镇蜕变而生,一幅鲜活的江南鱼米之乡新画卷铺展开来,裹着浓浓的人间烟火的温暖之气,熟悉而又亲切。
千顷良田星罗棋布,稻香蛙鸣相得益彰。乡村振兴之光照耀着希望的田野,市级示范村建设硕果累累,现代化与农耕文明和谐相处,在美学探索中守护乡土故园、维系乡情乡愁、振兴乡村文化,使乡村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
腾笼换鸟涅槃经济,筑巢引凤发展环境。浦江人用积淀于历史里的倔强与韧劲、根植于血脉中的务实与勤劳,推动自然、科技与人文相融,从“大而全”走向“专而精”,擘画着中国式现代化浦江实践的时代蓝图。
初心不以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浦江镇加快建设上海南部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闵行“五城”建设积极践行区和中心城周边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区,努力把“蓝图”变“实景”,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跨越式发展。
激活创新张力
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主动作为
十年来,浦江镇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自觉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重视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全力打造中心城周边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新市镇。
经济发展动能强劲。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定宏观大盘,围绕“五型经济”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握经济发展的“时”与“势”。十年来,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580.68亿元,实现区级地方收入216.89亿元。其中,2023年度财政总收入和区级地方收入均创浦江建镇以来历史新高,非房产区级地方收入增幅全区排名第一。不断完善“3+3”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提档优化,存量资源转型升级,商业能级显著提高。
产业科技创新联动。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加快先进制造产业集聚,以“南制北服”为产业导向,发挥临港浦江园、航天产业基地的带动作用,聚焦漕开发南片区、闵东地区和东方经济城三大板块,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产业,形成了上海为数不多的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集于一镇的产业布局。截至2022年,浦江镇拥有产业园区41个,其中国家级产业园区2个,聚集了2000多家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业界影响的企业,“四上”企业648家、高新技术企业312家、世界500强企业12家、上市企业13家,产业规模效应初步形成,发展潜力大有作为,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从普惠服务生态向特色差异服务提升,推动“一网通办远程帮办”入驻党群服务站,打造“金牌店小二”浦江品牌。建立“一镇两区一园”一体化招商服务机制,开发应用“企业服务云”平台,组建RYB企服驿站,提升镇商会以商引商功能。深化镇村产权制度改革,搭建镇级村集体经济增收平台,并实现收益分配。完成9个村、166个生产队撤制及资产处置量化,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精雕城市空间
在差异化高品质规划中树立典范
十年来,浦江镇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加速城市更新、完善功能布局、践行绿色发展,打造高品质生产、生活空间,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谋篇布局城乡肌理。十年来,浦江镇始终将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明确中心城周边镇功能定位,朝着浦江镇“十四五”规划、新市政总规目标阔步前行。开通全市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轨道交通——浦江线,完成大芦线航道整治二期工程(闵行段)、大治河西枢纽新建二线船闸工程和浦星公路跨芦恒路节点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浦业路、S32浦星公路匝道、银都路越江隧道等重大市政项目建设,“三纵四横”立体交通网络基本成型,区域水系通航能力得到优化。加快推进漕开发南片区、闵东工业区整体转型,聚焦召稼楼、杜行老街“城中村”项目开发,打造上海文旅新地标、新爆点。
浦江线
郊野公园
精耕细作社会治理。浦江镇坚持以“智治”促“善治”,深化“枫桥经验”浦江模式,升级“3+N”协同解纷体系,建立以“警情分流”为核心,聚焦“矛盾排摸常态化、研判化解专业化、协同联动长效化”的“三所联动”机制,充分释放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效能。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治理体系,发挥“一网统管+”应急处置“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镇”作用,深化“智慧城管”建设和“智慧+”社区建设,成功获评“上海市安全社区”称号。深化“社区云”“云邻里”“大数据”和公益基地等平台使用,凝聚多元力量参与基层社区治理。
共建共享绿色生态。始终坚持走“农村现代化、农业集约化、农民富足化”的浦江式发展道路,在革新村、汇中村、汇东村振兴之路上成果丰硕,在大治河“一带六村”发展中蓄势待发,全力朝着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方向迈进。完成9个口袋公园、9条绿道和3个开放式休闲林地建设,打造滨江生态廊和郊野生态带,形成蓝绿空间交织的都市田园和公园城镇。完成沈庄塘、友谊河等882条段河道拓宽和综合整治,荣获上海市“河长制标准化街镇”称号,打赢消黑除劣攻坚战,初步完成绿色发展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獬豸村落生态清洁小流域成功创建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让“生态绿”成为浦江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革新村徐家宅主入口
聚焦百姓福祉
在新时代高水平民生中淬炼成色
十年来,浦江镇始终牢牢把握民生为本这个落脚点,持续推进民心工程,着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民生服务做得更加到位、更具品质、更有温度。
打造公共服务“温度矩阵”。十年来,浦江镇多途径推动各类民生配套设施的建设实施,不断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和“15分钟政务服务圈”,显著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发展步伐加快,构建“223”优质教育资源集群,汇聚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2所特色高校资源,七宝中学、闵行中学2所市实验性示范性中学资源,世外、上师、福山3个品牌教育集团资源,开办22所公民办学校,“一园区一基地三联盟”学区化和“戏剧教育文化带”建设取得实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持续优化,发挥浦江“5212”医疗资源优势(即仁济医院、五官科医院、口腔病防治院、进康肿瘤、新道培血液5家三级医院,精卫中心、浦江医院2家二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1家一级甲等医院,第五人民医院、仁济医院南部院区2个医联体),积极探索资源流动辐射及分级诊疗机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初具规模。
标注民生保障“安心刻度”。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高水平发展。稳步实施各项就业举措,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持续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以精品意识推动电梯加装、外墙维修、农民上楼、大居公建配套增设、建筑节能改造、标准化菜场改造等“民心工程”,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开展105个长租公寓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2个项目启动建设者之家建设,共计筹措约500张床位,解决基层打工人的住宿需求。
擦亮文体文旅“品牌名片”。以“文体、文博、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为核心,推进文旅体绿水融合发展。围绕“红、蓝、绿”三色资源深度打造集生态休闲、文化传媒、乡村游憩、科创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浦江游览带,形成水陆联动、多元体验的全域旅游空间,革新村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和上海市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域。强化公共文体基础建设,打造文化中心、市民健身中心、城市书房、农村影院等近30处“文体新空间”。搭建传统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四大文化平台,做亮做响“召楼粽情”端午文化节、浦江沪剧节、四季村晚、“花田”乡村振兴系列等本土文化品牌。深化“东乡记忆”系列文创产品,推出浦江民俗文化IP“獬豸”文化品牌,创推獬豸文创产品20余种,并在海外、长三角、市级等各类活动展览会上展出。打造“15分钟公共文体服务圈”,建成全市首家新型数字化农村电影放映示范点,并探索实现“公益+经营性”电影放映模式。创新“沪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沪谚三化”被评为上海市民美育项目。
沪谚相关文创产品
供稿:区委党史研究室、浦小江
编辑:赵若楠
初审:岳顺顺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