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真想要,就30万。”大哥周文超坐在沙发上,低头吸着烟,语气很平淡,但却让我一瞬间感到刺骨的寒意。
“20万你不卖,转头却15万卖给了别人,你什么意思?”我忍不住提高了嗓门,胸口像被堵住了一样,眼眶也热得发烫。
对面坐着的嫂子只是低头玩手机,像是完全没听到我们的对话。
我环视了一圈,屋子里只剩下我和他一家三口,谁都没再说话,气氛安静得像一根绷紧的弦。
这不是第一次因为房子的事跟大哥起争执了。
我叫周文健,今年三十四岁,是家里的二儿子。
大哥周文超比我大五岁,从小就是家里最受宠的孩子。
父母总是说,大哥以后要撑起这个家,是我们弟弟妹妹的榜样。
小时候我不懂这些话的意思,只是觉得他总能分到更大的那块肉,过年时压岁钱总是比我的多。
可长大后,我才明白,在父母眼里,他的确是家里的“主心骨”,但这种主心骨,却从来没有用在我身上。
大哥结婚早,28岁就在城里买了套小两居,靠的是他和嫂子这些年攒的钱,加上爸妈贴了十万的首付。
那时候我正在外地读书,听说家里为了帮大哥凑钱,把爷爷留下的一块老玉都卖了。
虽然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想着以后我也能靠自己,就没多计较。
后来,我回到老家工作,和妻子刘敏一起开了个小店,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算稳定。
我们一直租房住,直到去年有了孩子,才动了买房的念头。
这时,正好听说大哥打算换房,说是看中了一套更大的三居,准备把现在的房子卖掉。
这房子我去过,虽然不算新,但位置好,靠近学校,周围生活设施也齐全。于是我就跟大哥提议,能不能把房子卖给我。
“20万,咱们兄弟之间,亲情价。”我笑着说。
大哥当时没拒绝,但也没答应,只是说回头再商量。过了几天,他打电话过来,语气很平淡:“市场价至少35万,20万不可能,30万你要不要?”
我愣住了,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按理说,30万的价格确实已经低于市场价,但想到父母当年帮他凑首付的事,我还是觉得不公平。
“爸妈当年贴你那么多,现在我也算是家里人吧,你不能便宜点?”我试图让他让步。
可大哥却冷笑了一声:“爸妈贴的那是他们的心意,你想要,就得按我的价来,不能因为是兄弟就白给吧?”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下子凉了。这个房子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套房,更是我们兄弟之间的情分。而在他眼里,这情分却值不到10万块。
后来,我咬咬牙决定算了,跟妻子刘敏说,我们再看看别的房子。可没想到,过了不到一个月,我听邻居说,大哥的房子已经卖掉了,卖给了一个外地的老乡,价格只有15万。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整个人都愣住了。
“15万?他不是说30万吗?”我试图确认消息的真假,但邻居说得有鼻子有眼,甚至还提到那老乡已经拿到房本,正在装修。
我再也忍不住了,立刻打电话给大哥问个清楚。他倒是没隐瞒,承认了房子是15万卖的,但却说:“那人是我朋友,急着用房,卖便宜点也能还个人情。”
“朋友?我就不是你弟弟了?”我气得声音都在发抖。
“你少来,你当时自己不愿意出30万,怪谁?”他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耐烦。
那一刻,我才明白,在他心里,兄弟情甚至比不上一个普通朋友的“人情”。我挂了电话,坐在沙发上发了很久的呆。
接下来的几天,我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可每每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像吞了块石头,怎么都咽不下去。妻子刘敏看出了我的不对劲,问我是不是因为房子的事。
“算了吧,咱们以后靠自己买,别指望别人。”她叹了口气,说得很轻巧,但我知道,她心里也不是没有怨言。
刘敏一直是个好脾气的人,结婚以来从没跟我抱怨过家里的事。可这一次,她的语气里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失望。这让我更加难受。
几天后,母亲打电话让我回家,说想跟我们兄弟俩聊聊。我一听就知道是为了房子的事,原本不想去,但还是拗不过母亲。
那天,家里气氛很沉闷。母亲坐在沙发的中间,拉着我的手,不停地劝着:“文健啊,你大哥也不是故意的,他只是……只是……”她说着说着,竟然有些哽咽。
“不是故意的?”我冷笑了一声,“他把房子15万卖给朋友,却不愿意便宜点卖给我,这不是故意的是什么?”
大哥坐在一旁,脸色也有些不好看:“我都说了,那是市场价,你不买怪我?”
“那你倒是解释一下,为什么卖给别人就能便宜那么多?”
大哥一时语塞,嫂子却开了口:“你别怪你哥,那人是我们生意上的朋友,帮过我们不少忙,卖便宜点也正常。”
“那我还是不是你们的亲弟弟了?”我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情绪也控制不住了。
母亲赶紧打圆场:“好了好了,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不能商量的?”
我冷笑着摇了摇头:“妈,你总是说一家人,可这话他们信吗?他们眼里只有钱,没有家。”
说完这话,我转身离开了,连门都懒得关。
后来,我把这件事彻底放下了。与其说是放下,不如说是死心了。我明白了,有些人即使是亲人,也未必能同心同德。
过了几个月,我和刘敏靠着自己的努力,终于买了一套小房子,虽然不大,但胜在温馨。搬家那天,我没有通知大哥,也没有告诉父母,只是默默地把东西搬完,关上了那扇属于我们的门。
有时候,亲情就像一根绳子,拉得太紧,就会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