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我国的工业增加值仅为120亿元。如今,已增加到39.9万亿元。与此同时,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市场。
形象一点说,几十年来,我们逐步完善了“造东西”的水平。接下来几十年,我们的发展又将支撑整个社会进入“买东西”的时代。
所以说,我们既是世界的工厂,又将成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起步阶段,奠定基础
新中国是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现在的老年人回想起小时候生活艰苦,不仅仅是因为那时候我们一穷二白,关键是整个国家当时还在“打基础”。
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10年,我们的工业生产快速恢复,重工业基础初步确立了下来。彼时,工业增加值每年保持了19.7%的增速。
有了前期的基础,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工业增加值由百亿元规模,增加到了1600多亿元。
提升很明显,不过前期的工业发展依旧侧重于重工业,围绕消费和市场的轻工业发展,要到上世纪80年代才更快速的起步了。
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整个社会的工业和经济创造活力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的工业增加值就从千亿规模增加到了万亿规模。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对石油的利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一度是石油净出口国。
那时候由于工业产值规模低,每年出产的石油都用不完,所以还能出口赚取外汇。但随着我国的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大关,国内对世界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90年代中期,我国逐渐放弃了石油出口。从90年代末开始,我国每年出产的石油已不够使用,此后开启了进口石油阶段,而且进口量很快就超过了产出规模。
但从这一点就能表明,国内的工业活动已经全面铺开,进而也带动了消费领域产值的增加。
总体上来看,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工业基础打造和高速起步的阶段。
工业产品位居世界第一
几十年前,不要说制造汽车,我们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得靠进口。那时候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不管男女,全都穿着蓝色布料的衣服。
不是因为不想穿其他颜色和类型,而是由于当时生产工艺有限,我们自己生产的布料类型有限。
70年代之前,成品服装销售都很少,人们都是先购买布匹,而后再让裁缝做衣服。
起初的时候,我们没有设备和原料,自己能生产的,只有类型单一的布匹、肥皂、火柴、面粉等有限的产品。
现在我们看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工业很落后,当年我们自己比他们现在还要落后。直到后来基础打下后,我们的工业产品才逐渐增多。
比如煤炭的年产量,去年的规模比1949年增长了146倍。水泥的产量,增长了3064倍。化肥的产量,更是增加了9522倍。
世界上主要的500种工业产品中,我们不光都能制造,其中将近一半的产品产量早已是世界第一了。
现在的中国,各种产品商品琳琅满目,绝对不会出现物资匮乏了。根据轻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100多种消费品中,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
像人手一部的手机,去年的产量在15亿台以上,电脑的产量超过了3亿台,电视机产量接近2亿台,工业机器人的产量43万套。
产品门类齐全,制造业规模更是没有国家可与我们相比。
连续13年世界第一
截止到2022年,我国的工业增加值,占世界总规模的30%,这一增长规模已连续13年是世界第一了。
具体到不同的产品中,四成以上的产品产量为世界第一。制造业中有65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榜单,新培育的中小企业达到了7万多家。
我国制造业可分为31个大类,179个中类,细分化的小类有609个。在产业门类中是最齐全和产业体系最完善的国家。
毫不客气地说,我们一个国家,能给世界提供任何一种产品。有人可能会觉得,美国现在大张旗鼓搞经贸和产业脱钩,我们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为何不“满足”美国的愿望呢?
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虽然能制造任何一种产品,但并没有任何一种原材料。有很多原材料,都依靠从国外进口。
只要这种趋势保持不变,我们就不能像美国那样,采取逆全球化的潮流。相反,我们还应该旗帜鲜明反对美国的这种保守倾向。
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不光对本国企业拥有吸引力,对海外的企业也有吸引力。
42.8万亿的消费总额
从最早的不会制造,到后来的门类齐全,再到后来成为世界工厂。产品卖的多了,经济在持续增长,各行业的收入也在增加,于是反过来又带动了本国的需求的消费。
网上人们一直吐槽,说物流行业不是人干的活儿,一天24小时货物不断。这从侧面就能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性相当高。
去年前11个月的数据显示,整体的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2.8万亿元,这一消费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万亿左右,增长规模低于2012年到2022年,年平均7.8%的增速。
短期内,消费市场看起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中长期的消费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未来10年,服务型的消费需求。将从现在45.2%的水平,增长到60%以上,这一消费增量规模高达数万亿美元。
正是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世界相对于我国,就好像成为了一个个的工厂。这其中,一个很大的量变带动质变的因素,就是城市人口规模还在持续增加。
1个百分点增加1万亿的投资需求
相对于发达国家,未来我国的城镇化率还将继续增加。城镇化率目前的水平在66%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在48%左右。
未来10年的时间,我国城镇化率的增长潜力至少还有20个百分点。研究显示,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动的投资需求就能达到1万亿元以上,新增的消费需求至少有2000亿元。
这也就是说,未来光是新增城镇化率,释放出来的消费潜力就高达几十万亿元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加,每个人的衣食住行背后,都是一笔笔的消费。这一增长潜力,又会带动整体的消费需求增加。
对世界市场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市场潜力对全球经济的贡献
我国多年来的经济增速,要高于世界同期的经济增速,8.9%的增长规模,带动3%的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
未来10年,随着中国市场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产业结构会持续转型,消费模式和结构也会向纵深发展。城乡之间的结构转型也将取得突破。
这种变化,在下一步将会实现年均5%的增速。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中国的经济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世界经济的增速就会提升0.3%。
在这种态势下,无论对我国还是对世界来说,未来的经贸都会是融合发展的态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推动所谓的脱钩措施。
美国人的目的也很简单,阻止中国进一步发展,至少不能让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增速再上一个台阶。
所以,美国人的盘算是自己拉帮结派,形成一个经贸体系,然后把我国排斥在外,进而试图在经济发展上把我们围困起来。
美国的想法很不错,但实际操作起来的难度很大。就以民航客机市场为例,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我国新客机的需求和维护更换的需求都很庞大。
像西方的的波音和空客,如果他们主动放弃中国市场,就等于放弃了企业的持续增长。因为除了中国市场之外,海外其他市场的增长规模都没有这么大。
本月初,市场发布的预测报告也显示,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中,仍旧把中国放在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
一方面是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未来还能继续深挖市场规模。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在世界上的规模最大,消费潜力和消费升级需求,其他国家和市场完全不能匹敌。
另一方面,在全球的供应链中,中国的关键地位几乎是不可取代的。以半导体的产业为例,美国持续围堵和制裁了我国企业几年,但我国今年的半导体出口规模,将能达到万亿元左右。
巨大的市场,完善的结构产业,稳定的供应链基础,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放弃这么好的赚钱机会。
所以说在未来,全球化体系深入发展,我们的产品能进入国外市场,国外的产品也能进入我们的市场。这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的发展局面。
结语
去年前11个月,我国的货物进出口规模达38万亿元,货物贸易规模为世界第一。
不得不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从一个物资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了物资最充沛的国家。
整体的消费市场规模,实际已经够大了,而从我们的人口基数看,消费的潜力还能进一步深挖。这样的发展成就,让现代的每个人,都站在了时代的潮头上。
未来的世界,将会成为中国的工厂。尤其是在经济更进一步增长的趋势下,这种变化将会更明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