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一位文友,给我寄来一套《我来创造未来世界》的童书,包含6本:《我来建造一个家》《规划一座城市》《设计一座园林》《建造一座博物馆》《建立一个国家》《规划未来星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来创造未来世界》,作者:[法]玛丽昂·德穆林 著,[法]玛丽娜·佩萨罗多纳 绘,译者:周游,出品方:青豆书坊,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9月。

这套图文并茂、融合通识教育启蒙的“畅玩”书,涉及建筑结构、空间布局、规划设计等基本理念,涵括地理、历史、数学、建筑、工程、语言、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全套书营造出“情景玩”的氛围,调动儿童眼、脑、手的综合机能,激发儿童在想象与重构中训练思维,鼓励儿童勇于创造而不是“听话”,通向无限可能。

我的孙子不到四周岁,还没到独立阅读的年龄,但是他好奇,要求我给他讲解。于是,有了祖孙共读《我来创造未来世界》的精神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来创造未来世界》内文图。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小孙子对这套超过自己认知能力的读物,兴致勃勃,由沉浸其中,到以此为基点,畅想未来。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说:“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这位出自权威之口的名言,我们都懂,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不主张废除教育或拒绝教育。问题在于,我们应该给后代提供通向何方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来创造未来世界》内文图。

传统中国,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在欧洲某些国家,传承几百年的贵族,并不稀缺。我们这个重视教育的国度,主导“三代魔咒”的却是教育:那些富裕起来的家长,为了突破“三代周期”,不惜重金对后代实施过度教育。没有选择权力的孩子,在过量的教育投资覆盖之下,不是被“正向说教”窒息,就是因逆反败家。

仔细想想,创业者的成功秘诀,并不是践行“圣人之言”、循规蹈矩勤劳致富,而是对已有规则进行突破。但是,他在向后代讲述成功历程时,却隐瞒“离经叛道”之举,把自己包装成刻苦耐劳的典范。而他雇请的老师,传授的也是清一色的圣人之言。这样,第一代靠“闯”发家致富,第二代被“教”成为伪君子,到了第三代,不是惨遭窒息就是导致逆反,很难守住祖业。当然,也有个别心术不正的老师,用局部优势碾压学生,扭曲了孩子的天性。今天,尽管告别了“圣教”时代,但有些出版物借尸还魂,接过既迂腐又有伤害力的大棒,继续约束儿童的心智。

某些童书,呈现出来的观点如同不合体的衣服,那些心智全、悟性高的孩子,会从中挣脱出来。如果不能挣脱,精神被层层包裹,就形成了“服从与内敛”的心智模式,想象力和创造力进入休眠。

我们这批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少年时期的记忆是饥肠辘辘与精神饥渴并存,今天,对于孙辈“早教”的热衷,伴随着弥补精神缺憾的渴望,为孙辈购买读物,成为“隔代亲”的投射。但是,儿童读物鱼龙混杂,已经晋级为“祖辈”的一代人,对于当年可望不可及的“精神产品”尤为看重。于是,“己所甚欲,强施于孙”,以此弥补当年的缺失。这种主观的“爱心”,制造出客观的“伤害”。

为孙辈提供启蒙读物,是花钱为孙辈购买“早教”的爱心体现。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有两种:激发他干什么和约束他不能干什么?这不同的教育指向,对于儿童的心理发育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有着天壤之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来创造未来世界》内文图。

儿童具有学习的冲动,求知是其天性,只要有新知进入,就会感到开心。孩子的幸福感,除了生物生长需要,就是满足扩大见识的渴望。儿童对玩手机、看视频不厌其烦,是因为其中有他感到新鲜的东西。问题是,无论什么讯息,只要进入思维系统,就成为“心性”的组成部分,构建品格模型。而儿童在学习中的“求会”,是在“知”的基础上进行“准创造”。早期的“知”与“会”,必然为心性打上底色。刻录在心中的一个个“点”,将来会放大,成为人格的组成部分。儿童所摄取的精神营养,不仅决定知识体系的构成,也影响将来的接受习惯与精神风貌。

人有两种本能:生物本能和接受文化熏陶的本能。作为“过来人”,为孙辈挑选哪些“早教”读物,是值得慎重思考的问题。

我们已经置身在人造自然之中,无法重返“原始自然”了。禁止儿童玩手机游戏,相对于屏蔽他们瞭望世界的窗口,明智之举是走出刻舟求剑的思维模式,为孩子提供适应未来的教育内容。《弟子规》之类的“国学”,显然不是首选。身处“城镇化”环境的现代人,已经远离自然,也远离了血缘与亲缘关系构成的“人情社会”,面对的是人造自然,是模拟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是新兴人际关系构成的“网络社会”。农业社会的价值体系和生存经验,已经不能为他们的生存发展提供支撑,扎根于周礼的社交禁忌,可以保护,不可标举。

小孩子都不想穿鞋,但是必须穿,精神的鞋子,尤其不能不穿。健康的教育,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给孩子更换不同型号的鞋子。如果不更换,把鞋带系得更紧,孩子就没法正常走路,原地萎缩,或者因逆反而终生抛弃鞋子。

我们对于深爱的孙辈,是给他精神捆绑还是松绑?既体现见识与境界,也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走向。鼓励孩子“创造未来世界”,让他们知道未来有无限可能,自己有无限潜力,成为最好的自己,与向他灌输以禁忌为能事的知识,结果不言自明。

文明社会的人,必须靠“三观”安身立命。僵化而偏盲的“三观”一旦生成,改变起来非常困难,而幼年“立志”,却相对容易。利用这个“容易”,让开启心智的内容捷足先登,是早教的基本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来创造未来世界》内文图。

《我来创造未来世界》在众多童书中,不过是一枝嫩绿,却是一道春天的风景。祖辈为孙辈提供这样的读物,如果因此而多了一个“马斯克苗子”,也是好事儿!

撰文/杨传珍

编辑/王铭博

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