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莲花落,已诞生百余年,是浙江省的重要曲种,因其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为群众喜闻乐见。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文化的号召力有多强?从日前在绍兴大剧院举行的“古越莲韵”胡兆海从艺60周年《四代同堂》演唱会上可见一斑。一口绍兴方言,一韵到底,台下一千多号人听得兴致勃勃、如痴如醉,彰显出绍兴莲花落这朵地方曲艺之花在本土的绚丽色彩和强大的生命力。

“一个人救活了一个曲种”

“尺板的笃琴弦起,我一人上场唱台戏……”如果你喜欢听绍兴莲花落,对这句开场白一定不会陌生。同样不会陌生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胡兆海。60年来,胡兆海创演的莲花落曲目不仅救活了这个一度濒临消亡的曲种,让莲花落走“红”至今,还把莲花落推向了全国艺术的最高殿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启蒙老师,就是那些街头小贩的吆喝声。那叫卖功夫太绝了,从小就让我着迷。”胡兆海出生于1949年,但艺术之路从未因困苦而止步。16岁那年,他考入绍兴戏曲训练班,期间,他经常骑着车去乡下“送戏”,因为之前在戏训班早就小有名气,每到一个村子,方圆十里的“粉丝”都会赶去捧场。

带着泥土味儿的基层经历为胡兆海铺就了成为莲花落艺术家的坚实基石。1972年,他在绍兴县文化馆作为“临时工”排演剧目《三根扁担》,在“关系剧种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表演一举成名,被《人民日报》盛赞为“一个人救活了一个曲种”,从此他踏上了专业艺术之路。

胡兆海演唱的莲花落深深扎根在绍兴这块水乡大地上。他对传统莲花落进行了大胆创新,提炼并摒弃了一些旧有的唱腔和节奏缺陷,吸纳了其他曲艺的精华。1982年,胡兆海凭借《翠姐姐回娘家》参加全国曲艺优秀节目汇演(南方片),获得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使绍兴莲花落让全国曲艺界刮目相看,红遍了大半个中国。

而后几年,胡兆海带着自己创作的《姑娘上门》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同样载誉而归。此后,他还创作了《血泪荡》《一夜夫妻》等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剧目,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绍兴莲花落热潮。

薪火相传,构建完整的传承体系

“一个曲种光靠一个人、两个人绝对是撑不下去的,必须后继有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胡兆海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莲花落的传承和发展上,致力于让莲花落保持生机,不断为莲花落的代代相传注入新生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90年代,看到莲花落的传承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胡兆海急在心里。在他的呼吁下,1998年绍兴市地方曲艺培训学校正式开学,在精进自己的演艺功夫之余,胡兆海还无私地培养莲花落传承队伍,如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翁仁康,浙江省绍兴莲花落协会副会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落代表性传承人杨国华等均是胡兆海的弟子……他们在表演艺术、创新曲目等方面的发展,都得到了胡兆海无私指导和托举。

2022年,第三届绍兴市莲花落传习班开班,73岁的胡兆海担任培训教师,教授学员基本唱腔、表演技巧。2023年,胡兆海牵头举办了首届绍兴莲花落艺术节,五地联动,名家与新秀同台演出,现场观众再一次沉浸式感受了莲花落的魅力。胡兆海开心地说:“我们莲花落演员有一个自己的节日了。”

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滑稽越剧创始人黄宪高曾这样评价胡兆海:“嗓音是他的招牌,人品是他的底牌,作品是他的王牌,老百姓的口碑是他的金牌。胡兆海是绍兴莲花落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诚者斯言!

“圈粉”年轻一代,曲艺正青春

眼下,传统曲艺正在“圈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随着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和喜爱、戏曲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的推广,传统曲艺为更多人所熟悉。这也使得传统艺术在传承中发展,不断获得当代表达和新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根本不够看!”在“古越莲韵”胡兆海从艺60周年《四代同堂》演唱会上,胡兆海压轴登场演唱《智取威虎山》片段,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激情澎湃的演绎,点燃全场,现场观众中不乏年轻面孔。“胡老师的演唱会百听不厌!我们全家都是他的粉丝!”90后观众李芳芳说,莲花落中那些生动的故事、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老艺术家的精湛表演,都让人深深着迷。

胡老为绍兴莲花落的守正创新树立了一面旗帜。业内人士表示,绍兴莲花落在新时代下的蓬勃生机,既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一种肯定,也蕴含着对未来发展积极探索的理想希冀。

柯桥区作为“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发展历史悠久,群众基础雄厚,莲花落也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区一手推动传统曲艺深耕基层,一手加快传统曲艺改革创新,在提炼经典精品的同时,不断丰富创作题材,擦亮了“曲艺之乡”金名片。记者还了解到,柯桥区文化馆通过开展“明珠课堂”艺术培训、“春雨莲花”少儿莲花落传承班、传承基地入校培训等,推动传统曲艺焕发新生机。

柯桥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 郦曼丽

图片由浙江省绍兴莲花落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