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乃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性格爽朗,广结良友,钟情饮酒赋诗,位列“酒中八仙”。
诚如“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曾挥笔写下《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佳作的李白,竟也难逃媳妇的嘲弄与嫌弃?
写下一首最爽的诗,最后14字被无数人当成座右铭。
一、诗从何来
李白的一生中有多任妻子,他与第一任妻子许氏曾育有一儿一女,后来许氏早逝。
一年多来,李白面对嗷嗷待哺的儿女手足无措,只能带着孩子们前往山东定居。
其后,经由友人搭线,李白与刘氏得以相逢相识。
起初,刘氏因李白的满腹经纶和才华出众的潇洒之态而动容,表示毫不介意他携一儿一女,甘愿与其共同生活,悉心照料两个孩子。
因此就有传闻,刘氏与李白并非正式夫妻,只是共同生活、想要各取所需。
不过从两人相处情况来看,也确实符合上述内容。
刘氏出身远不如李白原生家庭那般富裕,但她坚韧勤劳,与李白在一起后,凭借自己努力把家里家外打理的井井有条。
甚至要在闲暇时支持家计,就为了能让生活过得更好些。
李白却恰恰相反,他不但热爱游山玩水,更爱饮酒作诗,即使生活拮据,他也要从本不富裕的家里拿取积蓄换酒喝。
长此以往,刘氏也慢慢开始对李白“祛魅”,更是逐渐感到失望。
曾经以为的潇洒,到如今刘氏的眼里,只是觉得他放荡不羁、不务正业、一无所成。
刘氏也慢慢意识到,她无法改变李白的自由天性,这些都让她感到无措和焦虑。
面对家中酗酒成性的李白,刘氏只觉得反感,她说李白天天就知道吹牛,说李白吹嘘自己是宰相之才,结果却是一穷二白。
刘氏之后觉得嫁给李白,并没有过几天好日子,心里越来越不开心。
面对内人一系列冷眼,李白刚开始自尊心还是很受打击的,觉得又郁闷又憋屈。
并且,据传闻所说,李白虽然诗才惊人,但他其实最想要的却是在仕途上能闯出一番天地。
奈何当时唐朝制度规定,商贾之家出身的人皆不得入仕。
李白出身商贾,从小锦衣玉食,吃穿不愁,但也因为这一规定,他很难通过正规科举制度来获得官爵。
仕途上的不顺,更让他寄情于山水之间、游玩交友。
时间一次,难免会被人认为是不务正业,尤其对家里贡献不大,遭到家里人嫌弃,那确实是正常的不得了了。
事实上,刘氏原先也是看中李白的才华。
但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消磨之下,只会让她觉得,实实在在拿到手上的银两、和实实在在改善生活的举动,更重要。
原本的热情被消磨殆尽,也是可以理解的。
终于有一天,李白的人生迎来重大的转机。
也许是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不断夸奖他,又或许是玉真公主不断的向唐玄宗推荐他。
唐玄宗看到了李白的诗作,一时间惊为天人,于是立刻下诏令,召李白入京。
接到这个喜讯李白欣喜若狂,一时间所有的委屈都变成了热泪,李白叫家里人摆上好酒好菜,他一边吃一边挥笔写下这首诗。
就是《南陵别儿童入京》,其中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至今被很多人引用为座右铭。
但这句诗的前一句,即倒数第二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却也有自己的典故。
二、背后典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其实是来自《汉书·朱买臣传》中的一个典故。
相传西汉有一个砍柴为生的樵夫,叫做朱买臣,这人四十岁了还是没有做成什么大事,家里面更是穷得快吃不起饭了。
但他本人很淡定,日常没啥事就是喜欢看看书,还大声朗诵书,去哪都带着本书籍。
他夫人就嫌弃他丢人,不想再跟他过这种苦日子了,就当着他的面说,“你呀,干脆把我给休了吧”。
朱买臣说“你别急呀,别看现在穷,等到五十岁,我五十岁可是要大富大贵的,你就再等几年,等我富贵了好好报答你的功劳”。
他夫人当然是不信的,就加倍讽刺“像你这样的人,只能是饿大街,怎么能够富贵呢”。
听到这,朱买臣只能写了一封休书,他夫人拿到休书后没多久,就改嫁给别人了。
之后朱买臣,真的在某一天得到当朝皇上的赏识,甚至一直做到了会稽太守。
有一天朱买臣外出,恰巧遇到了前夫人,还有她的丈夫,这两人生活拮据,远远不如当时已身为重臣的朱买臣。
之后念及旧情,朱买臣就给了他们一处院子,但是她前妻心有愧疚,自遇见之后就不断回想之前,对待朱买臣恶言相向的种种情景,倍感羞愧,然后没过多久,前妻就选择自刎了。
李白就是想借着这个典故比拟他妻子刘氏,目光短浅、不懂识才,曾经嫌弃的一无是处的人,如今得到圣上赏识,马上要进京面圣了。
而被很多人用作座右铭的经典语录,“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其实也能很好地表达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这么一行字,写出李白内心的豪迈与痛快,仿佛心中所有的郁结,在这一刻都完全释放开了。
当生活变得特别困难、或者遇到特别不爽快的事、特别想放弃一些事情的时候,只要内心还在热血沸腾,就会遇到转机。
有的人可能是少年成名,但也有人是大器晚成。
三、14字座右铭
回到现在,当代为何会有那么多人愿意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话最为座右铭呢?
首先用白话描述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抬头挺胸、仰面大笑着朝门外走去,感慨着自己怎么可能会是,长期处于草野当中的人呢”。
可以看出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其实有三方面。
第一个是敢于尝试和追求自由。这是一种不被束缚和限制、勇于拼搏和尝试的勇气。
第二个是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何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这也是不容易的。
第三个是追求梦想和目标的力量。
要朝着内心既定的方向前进,并不简单,多多少少会有遇到难点,学会克服和坚定信念,是很多人共同的课题。
反思现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理想主义”这四个字开始被人嗤之以鼻,“现实主义”被人推崇和啧啧称赞。
为了不被世界抛弃,为了不被社会淘汰,为了家庭,打工人只有牢牢守住自己的饭碗,那是他们唯一的筹码。
守住这个筹码,就能保持现有生活,甚至有机会创造向上去的路途。
然而更悲惨的是,当代现实中,或许这连筹码都谈不上了。
因为理想主义属于“高我”,现实主义才是“自我”。
就像很多长辈常说的那句话:理想不能当饭吃。它不能变现,不能果腹。渐渐的,很多人开始鄙视理想主义。
现实生活中,真诚守信、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混得并不好。
人们提到他们,要么嘲讽他们单蠢,要么鄙视他们清高,还有一部分人等着看他们的笑话。
希望跻身资本的人比比皆是,理想算什么,搞钱才是王道,搞钱才是现在生活的常态。
然而,我们从小被教育德智体美劳,德排在第一位,明明一个人的内核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才是我们被教育的重点。
长大后的世界,竟然是以金钱和权力为中心,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世界。
真善美和理想主义情怀明明是一个人美好的品质,但它却在当今世界中不值一提。
就不过是信奉干实事,黑白分明,如果这就是理想主义的话,那么理想主义的门槛这么低吗?
这句话能成为座右铭,恰恰反映出了当代社会精神文明是如此贫瘠,又有如此多的人想要追求这种潇洒。
人们常呼:理想主义已死。
在现实主义的围剿下,没有理想主义者们生长的土壤。
他们可能为了果腹就竭尽全力,年轻时熊熊燃烧的理想火焰被扑灭,奇迹般地还剩那么一丢丢火星,往外蹦了蹦。
这么看来,能写出这句诗词的李白,显然是拥有过“仰天大笑、绝非草野之辈”勇气和幸运。
而当代使用这句话的人,也许或多或少的,也想要拥有这份勇气和幸运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