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民国以来的书法名家,很多人会想到沈尹默、于右任、沙孟海、启功这几位,他们德高望重,门生众多,又在全国各处题字,因此,影响力和名气非常大。有一位名家,虽然水平不输给他们,不少人也练过他的字帖,但声名不显,几乎没人听过他,他就是徐之谦。
徐之谦,字钵厂,号益斋、居庸山农,1903年生于昌平马池口镇葛村。他家境贫寒,只读过三年的私塾,但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而且三四岁时就能模仿报纸上的书法写字。年纪稍大以后,他便收集报纸、年画,剪下上面的书法练习。
后来,相邻送给他一本欧阳询的《九成宫碑》,他如获至宝,昼夜练习,书艺突飞猛进。1920年,经友人介绍,徐之谦进北京文楷斋刻书处当学徒,开始了专业化的学习道路。由于已经有多年临“百家字”的功底,所以他是斋内进步最快的。
1921年秋,文楷斋经理发现徐之谦的字极为漂亮工整,于是将其由刻工提升为书写,专门从事图章、篆刻戳记和誊抄工作。1923年,经理将他介绍给藏书家蒋梦萍,由他书写宋体字,徐之谦数年间先后写了仿宋体《松陵集》、明刻本《三国演义》、旧刻本《苍梧集》等百余万字及全套北宋体铅模。
一时之间,徐之谦书名大震,江浙沪地区几乎无人不知,来找他书写、誊抄的藏书家数不胜数。1927年,徐之谦的书法事业更上一层楼,被调到商务印书馆编辑所为百衲版二十四史、《古逸丛书》《四部丛刊》等书补写缺页和缺字。在此期间,徐之谦结识了黄宾虹、黄蔼农、沈尹默等名家,得到了他们的指点。
抗战爆发后,徐之谦坚决不为日本人服务,停笔数年,直到被南京荣宝斋雇佣,才又重操旧业。建国以后,北京荣宝斋邀请他担任书法、篆刻工作,这一干就是30多年。当时北京地区很多名人都请他题字、刻章,不乏领导和郭沫若、赵朴初、邓拓等名流。
同时,国家还交给他一项任务——书写字帖,不夸张地说,建国前三十年大半字帖出自他手,比如《雷锋日记字帖》《焦裕禄的话字帖》等,涵盖楷、行、草、篆、隶五种字体。徐之谦的字以工致严谨,法度丰富著称。
他的楷书以“欧楷”为基础,笔画刚健峭拔,结字险绝,富有动势,但没有板滞单调的弊病。行、草以二王、怀素为师,笔画牵丝引带,细腻洒脱,方圆并用,因字赋形。篆隶则效仿古碑,金石气十足,点画、结字朴茂古雅。
1985年徐之谦因病逝世,荣宝斋收藏了他大部分书法、篆刻作品。如今,徐之谦的书法字帖不太常见了,但他的字远比如今很多书家强得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