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兵纷女声”
关于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的公示
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评选表彰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按照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的要求,评选表彰活动面向城乡基层、各行各业广泛推荐人选,经过逐级审核、集中公示、投票评选、隆重表彰等程序,推出一批事迹突出、品德高尚、社会认可的道德模范。
评选表彰活动现已进入候选人公示环节。经主办单位严格审查,共确定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99名,其中,“助人为乐”类63名,“见义勇为”类58名,“诚实守信”类59名,“敬业奉献”类65名,“孝老爱亲”类54名。12月16日至20日,候选人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集中公示,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军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文明网、中工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妇女网同步公示。
公示期间,欢迎社会各界了解学习候选人事迹,并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议和监督。如对候选人有异议,请向全国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反映。
电话:(010)55607003
电子邮箱:qgddmfpx2023@163.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5号
邮政编码:100806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
2024年12月16日
兵团这些人入选
马殿英
马殿英,男,汉族,1936年12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北屯医院原副院长。
马殿英扎根祖国西北边陲,无私为额尔齐斯河畔的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无偿帮助阿勒泰市阿苇滩镇哈萨克族牧民,解决他们在就医、上学、打草、盖房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被誉为“草原上的活雷锋”。
60多年来,他先后拿出60余万元,无偿帮助200多户哈萨克族牧民,为100多个牧民孩子花钱配药治好斑秃病,资助近30个孩子完成学业。
1961年12月底,马殿英在执行任务返回途中遇到两只恶狼,惊慌中转身冲进芦苇荡,此后迷失了方向。生死关头,哈萨克族牧民救了他。事后想去答谢时,牧民已不知去向,马殿英决心用一生情报答牧民恩。
1962年,马殿英发现牧民的毡房如果没有火墙,保暖性就会比较差,冬天很难熬。他便向泥瓦工学习砌火墙,挨家挨户给牧民砌火墙。据粗略估算,直到入住采用集中供暖的楼房前的30多年里,马殿英为周围牧民砌的火墙数量超过3000个。
在加娜尔·达吾提眼里,马殿英像父亲一般。她的父亲去世早,母亲拉扯着8个孩子艰难度日。马殿英带着她患白血病的弟弟四处求医,资助她的哥哥上大学,帮她找到工作。巴哈提别克·木拉特拜的父亲病亡,他和残疾的哥哥成了孤儿,住在无法遮风挡雨的房子里艰难度日。马殿英便组织几个青壮年一起打土块,帮助他们盖起两间新房,亲自为巴哈提别克操办了婚礼,还为他协调贷款开办了养殖场。
马殿英把家里节省下的粮票、布票和积蓄都用来帮助牧民。他的事迹感动并激励着许多人。马殿英常常给牧民们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帮助协调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和纠纷,成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典范。
马殿英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兵团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姚志强
姚志强,男,汉族,1974年9月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一〇四团西城东社区居民。
姚志强面对歹徒,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保护了邻居人身安全,弘扬了见义勇为精神。
2020年8月29日17时许,姚志强忽然听到一阵声嘶力竭的呼救:“杀人了!快来人啊!救命啊!”喊声令人毛骨悚然,姚志强急忙跑出去,发现邻居刘某浑身是血,捂着头跌跌撞撞地从自家院子拼命往外跑,后面紧跟的邻居高某挥舞着一把菜刀。眼看刘某将被追上,姚志强顺手抄起一块木板向凶手冲去,并高声喊道:“把刀放下!退回去!”随即和高某展开搏斗,逐渐将高某逼回到院子里并迅速关门上锁,将其困住,然后果断拨打了120和110,守在院子门口,防止高某再次出来行凶。
随后,当地民警全副武装第一时间赶到,迅速将高某擒获。“我庆幸自己冲了上去,如果选择躲在家里,我这一辈子都会后悔。”姚志强说。
当年,姚志强刚从老家来到新疆时,因没有一技之长,有时连吃顿饱饭都成问题,是当地热心人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一件件温暖的衣服、一顿顿免费的热汤饭,让他感恩至今。
姚志强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兵团道德模范等称号,入选“兵团好人”。
苗彦彦
苗彦彦,女,汉族,1993年4月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二二四团四连居民。
苗彦彦两年多来克服自身病痛,信守承诺,通过经营电商主动返还3565位爱心捐款人的126482元资助,赢得了许多人由衷的敬佩。
2005年,苗彦彦不幸患上重症肌无力。2008年,15岁的苗彦彦一边治疗一边努力学习,以和田地区中考前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华山中学宏志班,但入学一个月后,苗彦彦因病情恶化被迫休学。从此,住院出院成了她的生活常态,先后4次住进重症监护室。
2019年5月,苗彦彦第五次被送进重症监护室。苗彦彦的父母是二二四团四连的普通职工,家里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种红枣。为了保证苗彦彦的治疗,她的父亲在网络平台上发起众筹,5天时间便收到126482元的爱心捐款。
“这钱我一定要还。不少人自己也在看病花钱,还给我捐款,恩情太重了,还了心里才踏实。”昏迷十几天苏醒后的苗彦彦说话声音微弱,却很坚定。
出院后,苗彦彦做起电商销售农产品。她将自家种植的和田玉枣搬上了网络平台。每天,她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编辑文案、处理订单、筛选红枣、售后服务等工作中。病症加重时,蹲下就很难自己站起来;呼吸困难的情况一个月会出现两三次。经过2年多省吃俭用、艰苦努力,苗彦彦终于攒够了12万余元。
2021年8月9日,苗彦彦将2019年病危时筹到的126482元捐款全部返还给3565位捐款人。
苗彦彦荣获兵团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刘前东
刘前东,男,汉族,1972年7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叶城二牧场三连党支部书记。
2009年,二牧场场部搬迁后,刘前东被任命为老场部所在社区的书记。当时,社区有退休老人200多户、400多人,因老人子女大多不在身边,社区管理人员较少,刘前东都是亲力亲为。
2013年,刘前东前往叶城二牧场三连工作。三连地处偏远,气候恶劣,海拔高达3000米至4850米,山路崎岖险峻,从场部到三连往往需要5个小时左右。为了看牧民生活、问牧民生计、听牧民建议,刘前东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放牧点一次。有一次,刘前东前往放牧点给牦牛打防疫针,因大家不懂科学养殖技术不愿给牦牛打针,刘前东背着药物挨家挨户宣讲打防疫针的重要性,直到临近傍晚,大家才把牦牛赶到河坝边。刘前东挽起裤腿,光脚站在冰凉的河水里,为牦牛打防疫针,待工作结束后,天已黑透,双脚已经完全麻木。
刘前东所在的三连有4个山口需要巡护,离周边国家距离仅几十公里,职工不只是放牧,还肩负巡边护边任务。2015年,据报有10多名不法分子可能从连队的某个山口越境。接到任务后,他带领民兵一连几天对辖区内的山路和山口进行巡查。
2014年6月,刘前东在入户走访中得知,三连牧民内部存在草场纠纷,因部分牧民没有草场,年轻人养殖积极性不高,整体收入偏低。为此,刘前东带领连队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给老一辈牧民做思想工作,最终将原来10户的草场承包权划分到27户家庭。2023年,牲畜存栏数明显增加,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约7000元增至2.6万多元。
刘前东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称号,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卡小花
卡小花,女,维吾尔族,1965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四团五连退休职工。
卡小花先后收养10名儿童,将他们抚养长大,她不计报酬、名利的善举感动了社会。
卡小花曾是四团粮油厂一名普通职工,家有一双儿女,一家人过着幸福平淡的生活。有一天,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卡小花家中突然多出两个孩子。原来,卡小花的小姑子一家突遇变故,留下两个不到5岁的孩子。看着两个可怜的孩子,卡小花当即决定留下他们。
1993年,卡小花的妹妹因故去世,妹夫住进精神病医院,3个不满10岁的孩子无人照料,卡小花把孩子们带回家。1994年,丈夫的弟弟、表弟相继去世,5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都成了孤儿。卡小花又给了这些失去双亲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4年时间,卡小花家中一下增加了10个小孩,12个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问题,让本不富裕的家庭负担更重。卡小花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做饭、送孩子们上学,然后赶往粮油厂上班,中午下班还不忘去捡拾旧纸箱、废瓶子,夜晚推着小车叫卖凉粉、馕饼。
卡小花在建筑工地当过工人,在农贸市场当过菜贩,开过饭馆,有人劝卡小花,让年纪大些的孩子去打工,但她坚决不同意。
如今,卡小花最小的孩子已经30多岁。他们学业有成,大多已成家立业,成了教师、医生、警察。逢年过节,孩子们会从四面八方回到卡小花身边,做手抓饭、包饺子,欢声笑语不断。
卡小花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兵团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王萌 责编/李雪 贺伟 张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