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日报网
“文化自信”当立潮头,“文化惠民”幸福加码。12月17日,来自文学艺术界的专家学者们在复客科技园济济一堂,共同庆祝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传承基地的揭牌,现场参加活动的居民群众也对“博物馆进社区”充满期待。
南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全市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遗名物12项,省级93项,市级148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经过代代传承,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头连着优秀传统文化,一头连着时代风向,对于传承民族技艺,传递民族自信,传播优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元新致力于蓝印花布技艺的传承保护利用,这门古老的技艺在以他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正在被更多人看见。
“博物馆进社区”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不断拓宽非遗基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服务功能,通过定期举办非遗文化展览、表演、体验活动,持续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让社区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更加促进了南通非遗文化的传播、普及和应用。
“今天,南通蓝印花布传承基地的启用为蓝印花布的传承保护利用进一步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不断推动南通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下去、深扎根、结硕果。”南通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冬梅表示,要写好传承保护这篇大文章,打造更多像南通蓝印花布传承基地这样的新文化地标和展示平台,不断擦亮南通非遗文化品牌,要写好融合创新这篇大文章,紧跟时代脉博,紧贴群众需求,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与科技设计跨界相结合,让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碰撞出新的火花,创造更多富有创意的非遗产品,要写好薪火相传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作用,做好名师带徒、青蓝结队等传帮带工作,确保让传统技艺守得住、活起来。常态化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布上青花,蓝白幽韵,不单单印出了古老的图案,更印出了南通非遗文化传播的累累硕果。此次的基地揭牌也是崇川区“博物馆进社区”的“首次启航”,接下来,崇川区将以本地非遗文化为重点,积极推动“博物馆进社区”走深走实,让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资源的福利,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非遗事业,激发创新活力与热情。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