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大桥镇常兴村的中山组、光明组、郭巷组,居住着一群郭氏人家,距今已经有六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家谱记载他们是明代洪武初年从苏州阊门迁来的。
郭姓渊源于轩辕黄帝,得姓于周代虢叔。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众苗裔中英贤荟萃的著名姓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源远流长、人口较多的一支族姓。在有关夏商时期的文献典籍中,就有郭氏名人的历史记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述较为详细:“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以为氏。”也就是说郭姓族人的发祥、发展、繁衍、播迁的历史,纵贯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轨迹。这在数以千计的中华姓氏中,屈指可数。
中国南方各省郭姓大多为汾阳后裔,随仕宦、征战、避乱、移民等至南方各省落地生根。大多数为宋靖康之乱避乱及元末明初大移民至苏南苏北的。
据鲍庄《郭氏族谱》记载:一世祖铭公,字恒旺,原籍姑苏(今苏州),明洪武年间(1368-1398)移民江北,因旧谱遗失,世系难稽,铭公于广陵(今扬州)城东大桥东嘶马北郭家巷择地而居,被奉为一世祖。
鲍庄的《郭氏族谱》残本共计四卷,为线装木刻本,卷一载序言、历次修谱序、传记、凡例、合族勉戒、族约、族禁、像赞、世系图等;卷二、卷三、卷四为第一世至第十八世年表(残缺)。其中凡例17条,合族勉戒6条,族约6条,族禁6条。
鲍庄郭氏取名字派从第十世祖起为“世可以有智,仁盛益荣昌,积善生惟宝,邦家辉克光”。大清同治十三年重修族谱时共计25部,另有稿谱1部。
嘉庆庚辰年(1820年)维扬郭氏重修族中还记载:嘶马鲍庄郭氏居住地也称呼为:白沙南归仁乡青王里戎家巷。
鲍庄郭氏族谱第一次修谱为大清雍正十年(1732年)岁次壬子年,由张友云撰写谱序。最后一次为九修谱,时间为民国辛未年(1931年),邗东吴虎卿编辑,序言由姚龙光撰写,重修族谱序由嘶马镇吴春田题。
据郭氏族人过昌清介绍,目前鲍庄村还“郭家坝”、“郭姓祖坟”等遗址。
郭姓在全国排居第十六位,是占汉族人口1%以上的十九个大姓之一,郭姓人口总数一千万左右,其中尚未包括数以万计的海外侨胞。
纵观五千年华夏文明史的发展长河,郭姓素以望族著称于世,英贤俊杰,代有伟人。正如明代罗伦在其郭氏族谱序中所写的“郭得姓自周虢叔,林宗振汉,子仪鸣唐,太原、汾阳著望天下,上下几千年,由二人郭氏大焉。”
作者简介:郭德平,第十九代嫡长房孙,1967年出生于郭家巷。
推荐阅读(点击蓝色字体即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