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的街头巷尾,企业的活力与忙碌景象随处可见,得益于“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简称“进解优促”)工作的开展,他们正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当前,成都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全面实行专家预审服务,开辟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极速审批,推动重大项目审批效率提高30%,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简称“立园满园”)行动的启动,成都在10月进一步释放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决心和力度。

以实际行动促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已对全市近30家电子行业企业环保绩效提升开展了培训,进企业面对面问需求、解难题。”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局深入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争A创B”提质行动,常态化开展环保绩效等级提升帮扶指导,成功助力德州仪器半导体制造(成都)有限公司、宇芯(成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B2、B7)、莫仕连接器(成都)有限公司等电子行业龙头企业率先争创A、B级企业,带动全市电子行业整体提升。

11月29日,生态环境厅发布《四川省2024年第二批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企业名单(征求意见稿)》,成都市参评的7家电子行业企业均榜上有名。名单正式公告后,相关企业受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影响程度将降至最低。

据悉,在全市“进解优促”工作开展以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也出台了相关措施,并配套印发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方案。其中提出了20项举措,涵盖强化助企服务提质增效、深化环境准入改革赋能、优化环评审批制度效能等方面。在工作方案中,则要求全市生态环境系统重点围绕政策法规、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备案管理、资金项目、执法监管等方面,深入开展走访企业工作,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截至目前,我们已累计走访企业623家(次),解决企业环评审批、污染防治等方面诉求352条。”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一系列创新举措的积极推动下,不仅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在深层次上重塑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生关系。通过前瞻性的策略和务实的行动,精心编织了一张绿色发展的大网,将企业的增长潜力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从而加快了城市经济的脉动。

进一步强化园区服务

目前,“立园满园”行动已经在成都全面铺开。可以预见的是,园区将发挥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以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

“目前我们正在推动园区扩区工作,希望生态环境部门能在招商引资项目准入条件方面给予政策指导,在扩区规划环评审批方面提供支持。”10月30日,武侯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进行走访服务时,围绕“空间重塑,项目引入”等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询政策、提诉求。

在“立园满园”的背景下,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领导通过带队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和企业开展环保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已全覆盖服务23个区(市)县园区和10余家重点企业,一方面针对园区、企业现状,提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思路;另一方面对园区、企业遇到的关于环评、污染防治、总量指标等方面的问题逐条进行答复,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比如,走访成都东部新区时,成都未来医学城管理局提出希望加强未来医学城规划环评编制指导的诉求,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处会后立即组织专人专班靠前服务,开通绿色通道组织专家预审,提前识别解决规划环评编制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争取尽快出具审查意见。

据悉,在强化园区服务方面,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建立“园区吹哨、专班报到”难点问题破解机制,统筹设立了“三级园区首席”,并计划组建专家帮扶队伍定期开展园区帮扶,实现园区“帮扶全覆盖”“政策上门讲”“需求上门办”。同时组织编制园区定制化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手册对园区规划环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准入等开展指导服务。

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全国范围来看,经过前期的探索创新,成都在优化园区规划环评指导项目环评豁免技术路径上处于领先,为下一步扩大项目环评豁免政策范围,进一步为企业减负提供前期技术参考。目前,天府新区的新兴产业园区、凤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已筹备开展主导产业环评豁免试点。同时,成都正全力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评、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环境管理制度联动国家级试点,探索构建全链条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其中,项目环评豁免也作为试点重要内容。

“我们将围绕服务园区发展、保障重大项目落地、降低企业成本、深化改革赋能等研究,全力实现坚守底线和优化营商环境有机统一。”该负责人说。

此外,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成都市生态环境系统充分运用非现场手段,强化“无感”执法,深化“有感”服务,以国家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平台为主,以排污许可平台、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平台、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平台等3大信息化系统为辅,搭建“1+3”非现场执法监管模式。

今年10月初,青白江区生态环境局收到辖区某污水处理厂运营企业送来的锦旗。原来,通过排污单位自动监控与基础数据库系统,青白江区生态环境局及时发现了该公司氨氮数据出现持续异常状况,便立即对其开展帮扶服务,第一时间解决氨氮在线监测设备故障问题。

据悉,成都市还创新优化帮扶方式,拓宽走航监测、无人机巡航等非现场执法应用场景,运用“人防+物防+技防”,利用电力数据“云端看”,治污设备“线上查”,环境执法“远程管”,努力推动“只进一次门、综合查一次、一次查多事”,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让执法帮扶更加精细、精准、高效。

文/杨文 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