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在以往行之有效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持续擦亮“理润河口 声动油城”宣讲品牌,丰富宣讲内容、壮大宣讲队伍、创新宣讲形式,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12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0万余人次。
统筹谋划,搭建基层宣讲“大舞台”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宣讲内容队伍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一是突出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充分发挥河口区委党校等市级宣讲基地作用,深入开展专题宣讲400余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基层宣讲150余场,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160余场、先模人物巡回宣讲90余场,受众7万余人次,全力争当基层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排头兵。二是扎实做好百姓宣讲,深入开展“中国梦·新气象·新作为”百姓宣讲暨微视频大赛,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动员部署,组织各层面选拔赛15场,评选优秀作品35项,其中理论类作品《跨越百年的红色家书》、故事类作品《“殷”正义而“红”》等6项优秀作品在市级比赛获奖。三是统筹推进基层宣讲队伍建设,着力构建“1+N”理论宣讲队伍体系,形成由1支区级专业宣讲队伍与“N”支基层特色宣讲队伍相结合的理论宣讲人才库,培育建强“滨小善”“五老志愿者”“七彩烛光”“油田文化”“向阳花开”等富有特色的宣讲团队,组成基层宣讲的骨干力量,形成党政领导讲形势政策、专家学者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先进典型讲凡人善举的全新宣讲模式。
推陈出新,开辟基层宣讲“新路径”
聚焦阵地平台,以特色宣讲工作室打造为抓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群众。一是打造宣讲新格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传统阵地,打造特色宣讲工作室20处,既有覆盖固定型、流动型、网络型、媒体型、品牌型等5类宣讲阵地的“河智润心”宣讲工作室,又有充分面向基层,发挥城市社区、村镇作用的向阳花开、薪火接力、“红炬领航”等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特色宣讲工作室,构建起主题鲜明、特点突出、优势互补的理论宣讲矩阵。二是构建宣讲新形态,由非遗传承人张金霞、劳模工匠杨榕宋团光等宣讲工作室领头人发挥传帮带作用,打破宣讲“台上台下”的固有界限,以“流动+上门”的形式,深入学校、企业、基层一线,采取“互动式”“体验式”“对谈式”等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用“家常话”解读“大道理”,把更多“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内容送入寻常百姓家。三是营造宣讲好氛围,围绕法治建设、家庭教育、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等热点领域,由优秀检察官殷红、原河口一中校长宋卫忠、教育名师董国杰、青年志愿者等来自各行各业的先模人物带领正义红、“老校长”家教智慧、青年志愿服务学院等宣讲工作室,探索通过宣讲进校园、普法小剧场、录制普法小视频等群众欢迎效果突出的方式,增强宣讲感染力、吸引力,让理论宣讲有声有色又有趣。
多措并举,激发理论宣讲“新动能”
积极探索宣讲形式创新的“三个结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一是“宣讲+专题课堂”,依托文化课堂等形式,聚焦创新理论的时代意蕴、问题导向,瞄准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特色打造民众身边的“沉浸式”课堂——“河政之声·共享课堂”,每期由不同单位承办,围绕各领域政策法律、热点难点问题回应群众关切,目前已开展28期,真正实现“小场景”讲清“大成效”。二是“宣讲+文艺”,推动宣讲与文艺惠民活动结合,组织志愿宣讲队、文艺文化志愿服务队,精心创作“移风易俗新说唱”“阳光窗帘情景剧”“漫说二十大”等“理论+文艺”作品,开展“进千村乐万家”、社区文化艺术节等文艺宣讲展演300余场,推动党的理论“潮”起来。三是“宣讲+分享交流”,推动“我们想说的”和“百姓爱听的”结合,把讲台让给群众,把话筒还给群众,让群众成为宣讲的“主角”,如河口街道河宁社区、河盛社区常态化开展“小板凳”座谈宣讲,用“乡音”传递“党音”,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河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曹萌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