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欣
史永洲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医药箱,装着体温计、血压仪、听诊器以及瓶瓶罐罐的常用药。
作为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下脖项村卫生室的一名村医,20岁出头的时候,他便套上白大褂,拐进农田里的小路,给村民进行“健康监督”。
史永洲前往村民家中问诊。人民网 马可欣摄
“我们村有264户978人,4人患有重性精神疾病,146人患有高血压,26人患有糖尿病……”说起村民的健康状况,史永洲心里有一本账。
“这么多年来,史大夫就像是家里人一样,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一个电话打过去,他就会立即上门诊疗。”村民祁永祖对史永洲赞不绝口。
史永洲成为村医已经33年了,但是与村医的缘分,却是从小就结下的。“记得小时候,经常有人找上门来看病,爷爷的医术很好,我当时就特别佩服他,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从卫校毕业后,史永洲回到了家乡,当起了一名乡村医生。
时至今日,史永洲还保留着爷爷的从医笔记。人民网 马可欣摄
以前村里的路不好走,史永洲每过几个月就要磨破一双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视,许多医疗保健的常识村民们不知道,史永洲除了看病,还会挨家挨户进行科普宣传,按时给老人体检,给孩子打疫苗。
有时,田间地头都是史永洲的“诊室”。一次,一位村民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犯了急性肠胃炎,拉肚子疼得起不来。史永洲听说了,赶紧拿上药送了过去。
卫生室中随处可见的健康宣传手册。人民网 马可欣摄
在下脖项村卫生室,史永洲没有下班的点儿。半夜、凌晨、天亮前,史永洲熟悉每个时间段的敲门声。
“我们要给村民打预防针、筛查慢性病。”几十年来,他已经习惯了用大脑和纸笔为每一位村民建档。
以前,史永洲的卫生室是一间小小的木头房子,最近几年,变化多了。卫生室盖了新房,从里到外都亮堂堂的,安装了暖气,还开设了观察室、理疗室、药房。
整洁干净的卫生室。人民网 马可欣摄
硬件升级了,技术也得跟得上。
为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史永洲在工作之余还会翻阅医学书籍,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中医推拿手法,只要村民有需要,他就会提供服务。
自参加工作以来,史永洲接诊和外出行诊近5万人次,他的足迹遍及下脖项村的每一条小道、每一个角落。
史永洲正在写病历。人民网 马可欣摄
“提起史医生,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大家都叫他下脖项村的‘120’。”村民李增仓说。
史永洲和村民之间,是双向奔赴的。
“有一些村民会把自己家做的馍馍送给我,中午吃饭时有来看诊的村民,他们都会等我吃完……我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离不开村民给我的鼓励和支持。”史永洲说。
正在为村民看病的史永洲。人民网 马可欣摄
身穿标志性的白大褂,斜挎医药箱,史永洲又匆匆赶往村民家问诊。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史永洲始终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这方土地,用自己的医术与医德守护着村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