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北京市延庆区石峡段长城鸳鸯楼抬头远望,在陡峭的山脊上,长城蜿蜒而上。饱尝岁月风霜的砖石,仿佛连接起一道道时光隧道,串联起古今文明。(摄影:方圆记者 张哲)

本文为《方圆》杂志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4年11月20日

北京市平谷区将军关村村民吴起良

用摩托拉板车装了30块长城砖

伴随一路“突突”声来到了将军关遗址

打吴起良有记忆起

将军关风化脱落的长城墙砖

就时常被村民们拉回家

成了建筑材料

现在

他们要让这些“流浪”的长城砖“回家”

……

在长城上行走

每一步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

每一块青砖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沧桑

如何让古老的长城“活起来、会说话”

续写千年故事?

是近年来长城文化传承

被赋予的新使命和新内涵

需要全社会“携手”“相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流浪”的长城砖“回家”

由于历史原因,部分长城的老砖被村民拉回家,成了建房的重要材料,包括房屋、外墙,甚至灶台,都能见到这些承载历史的老砖。它们虽历经风霜,却依旧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

将军关村,因在将军关长城周边聚落成村,是典型的“长城脚下的村庄”。将军关位于北京市平谷区东北约40公里的明长城线上,东靠茅山,东南临黄崖关,西北近墙子路关,是平谷东北的重要隘口。将军关长城遗址是明代万里长城进入北京段东端现存的第一座重要关口。

村民吴起良已经记不清家里有多少代人在将军关村居住了,打他有记忆起,将军关风化脱落的墙体就是他和小伙伴玩耍的地方,墙体散落的砖石也时常被村民们拉回家,成了建筑材料。

这些长城老砖本是军事防御材料,因煅造方法特殊,不仅十分牢固,外观尺寸、颜色也明显与普通砖石不同。《方圆》记者沿着将军关遗址附近的小道走入将军关村,这个古老的村庄刻满历史痕迹,每户人家用砖石砌成围墙做隔断,不时可见外露的墙体中有一些深青色、长方形的砖体——这便是长城砖。

让流浪的长城砖“回家”成了许多人惦记的事。2024年11月20日这天,将军关村村民吴起良用摩托拉板车装了30块长城砖,伴随一路“突突”声来到了将军关遗址。

在这里,有一场平谷区检察院联合平谷区文化和旅游局、金海湖镇政府举行的“合力共助长城城砖回家”行动启动仪式,检察院发布宣传片及倡议书,村民代表签订《自愿移交长城建筑材料承诺书》。

村民自愿归还流浪的长城砖,是一次温馨的“回应”。而把守护长城当成守护家园的,还有这样一群人,同样用真心和行动与长城“相守”许下专属的诺言。

在带领记者穿梭在将军关村时,平谷区检察院检察官赵建国早已对这里有哪些城砖有着深入的了解。

“村民利用长城城砖建房的情况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经初步估算,涉及房屋数十处、城砖数千块。”赵建国向《方圆》记者介绍,按照《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规定,长城建筑材料属于国家所有,历史上利用长城建筑材料修建的建筑物、构筑物被拆除后,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将长城建筑材料无偿移交当地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而将军关村部分房屋拆除后产生的长城城砖未有效收集保护,存在流失毁损风险,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024年8月,平谷区检察院向有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落实长城建筑材料移交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做好长城建筑材料移交保护工作。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机关积极整改,制定《平谷区流散长城建筑材料征集、管理及使用办法》《平谷区将军关长城建筑材料回收及移交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主体,细化移交、接收、保管、利用等工作程序。

“通过与属地行政机关联动履职,我院以‘长城脚下的村庄’为样本,把建立制度机制作为关键,探索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长城城砖移交保护方案。”赵建国说,目前,依托制度机制,对已开展的13处房屋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城砖进行收集,经长城保护专家鉴别后,获得整块城砖200余块,半块以上可以利用的城砖900余块,另有约36户7000余块城砖已登记在册以便后续回收。

“如果长城老砖会说话,那它的愿望一定是‘回家’。”当地村民向《方圆》记者感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达520公里的守护

“开展‘合力共助长城城砖回家’行动,是为平谷区长城保护历史问题的解决提供检察方案,为切实落实‘长城建筑材料属于国家所有’探索实现路径,为全区百里长城保护打造实践样本。”

平谷区检察院检察长张伟表示,自平谷区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以来,已办理7起长城保护相关案件,助力解决了一批危害长城本体安全、影响长城环境和历史风貌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区域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水平。

这是北京段长城保护的一个缩影。北京段长城总长度 520.77 公里,自东向西蜿蜒穿越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六个区,是中国现有长城中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突出、工程最复杂、文化最丰富的段落。同时北京长城呈线状分布,空间广阔,烽火台、城堡、窑址等遗存丰富,很多城堡处在村民生产生活地带,甚至部分长城城墙就在村民的房屋边。

如何守护好这段长达520公里的长城?北京市检察机关给出了答案:从长城本体保护、历史风貌维护、网络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方面为切入点,聚焦历史遗留难题,坚持首善标准,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制度效能,为长城保护筑牢法治屏障。

针对长城保护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北京市检察机关通过实地踏勘、全面排查,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重点加强对长城城墙、城堡、敌台等不同类别文物本体的保护,督促保护长城点位19处,重点推动拆除保护范围内的违法建设11处,移除线杆36根,清理耕种200余平方米,清理杂物70余处,清理植被70余处。

比如怀柔区检察院推动解决磨石口关长城马道架设7根线杆长达4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积极争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组成文物部门牵头制定方案、城管委与经信局督促、属地协调、企业实施的“线杆移除”工作专班推动落实。

据了解,在办案中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给予了大力支持,北京市文物局第一时间请示国家文物局开辟快速通道,并邀请长城修缮专家、兴隆门瓦作第十六代传人程永茂老先生全程指导、监督,协同相关部门推动有序移杆7根、撤线6000余米,在基本不影响民生用电和通信、确保长城本体安全的前提下,仅两个月便高效修缮了长城本体,恢复了长城风貌。

2024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后,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检察官发现,有公司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文章,组织游客周末攀爬未开放的长城。而在平谷区,部分以“长城文化”为主题的越野赛事,赛事路线经过“原生态”长城本体,存在损害长城本体的风险。

为此,检察机关督促相关部门强化对该类赛事活动的监管,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监督赛事举办方后续重新设计赛事路线,避让长城本体,在确保长城本体安全的前提下,让参赛选手通过环长城步道依然能近距离感受到长城的壮美。

针对网络传播组织攀爬未开放长城信息的违法情形,检察机关以网络治理为切入点,搭建涉长城信息数据池,对在京互联网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筛查,向文旅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文旅部门约谈涉案企业删除组织攀爬未开放长城的违法信息300余条,等等。

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的伟大工程,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柏峪燕歌戏”由戍边官兵军乐、军歌演化而来,具有400多年历史,是门头沟区黄草梁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入选第一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柏峪燕歌戏”目前仅有3名区级非遗传承人,均年事已高,部分剧目唱词失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门头沟区检察院检察官了解“柏峪燕歌戏”非遗保护情况。(摄影:方圆记者 张哲)

门头沟区检察院督促相关部门开展抢救性保护,目前已完成32个项目传承人口述、实物记录采集和27出戏词剧本的电子性数字化存储;出台传承机制,制定《柏峪燕歌戏保护传承机制》挖掘年轻力量,制定《非遗进校园工作机制》培养未来传承人;持续塑造“柏峪燕歌戏文化艺术节”活动品牌,探索“非遗+旅游\教育\品牌”深度融合发展,让这一古老的非遗焕发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社会与长城保护“相守”

“这些年你们自发守护长城、传承长城文化,并依托长城资源走上了致富路,我很高兴。”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延庆区八达岭脚下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勉励大家“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现年80岁的石峡村村民梅景田守护长城的动人故事广为传颂,但“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长城”的不只村民、长城保护员,还有全社会的“携手”“相守”。长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联动、引入多专业支撑、推动多主体参与,共同编织一张紧密联结、多元共治的保护网络。

其中,北京各区长城保护员、“益心为公”志愿者与检察人员并肩同行,共同踏勘长城点段,成为长城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保护员和志愿者们凭借对长城的深厚感情与专业知识,精准定位每一处长城点位,准确识别每一处病害险情,为长城的精准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他们的积极参与,也极大提升了踏勘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不仅如此,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长城保护员及“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参与办案,通过公开听证会、现场推进会、“回头看”等方式,在长城现场“沉浸式”体验、“零距离”感受、“面对面”交流,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长城保护的良好氛围。

而北京市检察院与北京市文物局、文旅局等部门紧密配合,受邀参与北京长城保护立法调研,不仅构建良性互动关系,还推动健全长城保护长效机制。

同时,面对长城本体线长面广、违法情形复杂多样、保护修缮要求严格等挑战,北京市检察机关探索了一条高效、精准的长城保护办案路径,为办案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办案过程中,检察人员充分利用遥感监测、无人机航拍及大数据检索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线索精准摸排与高效分析;在专业支撑方面,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对各检察院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协助邀请长城保护专家全程参与办案,对评估损害程度、制定整改方案、把关修缮效果等关键环节进行专业指导,还在修缮审批等方面提供了积极协助,确保了长城修缮顺利进行、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持长城巍巍风貌。

此外,京津冀三地检察机关通过线索移送、联合行动、协同办案、健全机制等举措,携手守护边界长城。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平谷区检察院与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蓟州区检察院,河北省承德市检察院、兴隆县检察院联合开展“京津冀边界长城保护行动”,并在蓟州区检察院召开座谈会,形成《京津冀长城综合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座谈会纪要》。门头沟区、昌平区、延庆区及河北省怀来县四地检察机关共同签订《关于建立京西北跨区域长城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工作机制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在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祁治国看来,做好长城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北京市检察机关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自2024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以来,北京市检察院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的回信和关于长城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北京市长城点段分布和公益诉讼检察管辖特点,要求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6个长城沿线基层检察院及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同步依法履职,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制度效能,为长城保护筑牢法治屏障。

“北京市检察院明确提出对长城的系统性保护要求,即坚持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注重文物本体与长城文化的双重守护,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祁治国表示,接下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将继续深入推进“长城保护公益行动”,追寻“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精神足迹,以检察公益诉讼的生动实践做好长城保护“大文章”。

北京市文物局遗产管理处处长毕建宇表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文物局将进一步加强与检察机关的协作,在信息共享、调查取证、专业支持、案件督办等方面积极合作、相互协助,推动解决一批影响很大或历史遗留问题,聚焦文物保护重点难点问题,联合开展调研和意见会商,推进长城保护管理效能的提升。

民盟北京市海淀区区委委员、民盟北京市委文化委员会委员、文物博物馆研究馆员马立伟建议,长城保护工作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现实掣肘的问题,希望检察机关、文物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在前期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成功案例;进一步加强对长城文物及周边环境的法律保护,对文物保护主体、长城沿线村民进行周期性的普法教育等等,真正做到为公众讲好长城故事,让长城精神与文化传承下去。

40年来,中国长城学会首席专家董耀会长期奔波在长城保护一线。“长城保护得益于法治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检察公益诉讼的出现和发展,为保护巍巍长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法治力量。”董耀会向《方圆》记者表示。

在董耀会看来,目前长城保护公益诉讼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局和进展,但长城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期待检察机关积极履职,进一步深化工作,推动建立健全更为完善的长城保护机制。

近些年,检察机关联合文物部门在文物保护领域已经展开了公益诉讼的尝试。2024年11月8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法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明确检察院可以对有关违法行为提起公益诉讼。该法实施后,相信各方的相关关注和重视程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对古长城遗址的保护将进一步加强。”董耀会说。

(更多内容请关注《方圆》12月上期)

本文杂志原标题:《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丨肖玲燕王丽设计丨刘岩

首席记者丨刘亚

通讯员丨谢济帆

往期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图片

购买《方圆》杂志

好看的人都点了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