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超过30分钟,工作人员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回拨;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案件,法援中心24小时内审查完毕;对大多数小微纠纷,法援中心引入“法援+调解”工作方式,最快48小时化解纠纷。
“30分钟、24小时、48小时”,是昆明市盘龙区法律援助中心为民解忧的时间长度,也体现了法律援助情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温度。
高效便捷服务受到群众好评
“您好,这里是盘龙区法律援助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在该中心,工作人员平均每天要重复这句话30次。每当电话铃响起,办公室立即安静,为捕捉咨询人的每一个细节营造良好环境。
某次,工作人员接到一个咨询电话,对方50余岁,3年前因刑事案件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刚刑满释放。咨询了其案件的一些法律问题后,咨询人诉说起当前生活面临的困难。
由于涉及刑事案件,工作人员建议其携带判决书等材料到现场咨询,对于生活困难,则建议其向住所地社区、民政部门申请救助。很快,咨询人挂断电话,工作人员以为其对答复不满意主动结束咨询,但之后反思,觉得也可能是其手机欠费被迫中断咨询。
此后,该中心制定了一条规则:一旦电话咨询超过30分钟,工作人员需主动询问对方,为节省话费,是否需要挂断后回拨。该项规则一直持续到现在。
盘龙区有12个司法所,部分司法所离主城区较远,群众往返不便。为精准提供法律服务,有效节省当事人的往来成本,该中心与各司法所达成“即时沟通”机制,当事人到司法所咨询法律援助事宜时,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直接联系该中心,采用沟通、微信传输申请材料等途径,及时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盘龙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科长贾景凌介绍,为进一步节省受援人的时间、精力,盘龙区法律援助中心主动将审查法律援助案件的时限由7日压缩至1日,实现95%以上申请案件在24小时内审查完毕。
“谢谢你们的帮助,让我这么快就要回了工资。”近日,吴先生打来致谢电话。之前,他在一家餐厅工作了半月,离职时老板觉得工作时间太短未支付其工资。
了解情况后,该中心工作人员立即打电话和餐厅老板沟通,经反复说理,讲解法律知识,老板终于同意支付拖欠的工资。
“对于一些法律关系清晰简单、较传统和常见的纠纷,如民间借贷、交通事故、拖欠工资等,我们将工作重心前移,在法律咨询阶段嫁接调解功能,大力提升小微矛盾化解率,最快的一次48小时就帮群众要回了工资。”贾景凌说,今年,该中心已参与调解73件小微矛盾,高效便捷的工作方法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多做一步与少跑很多
“我5年前患精神疾病,被法院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父亲是我的监护人。现在我的病治好了,想恢复民事行为能力,但我爸爸已经80岁了,且人在北京不方便过来,请问该怎么办?”
某日,该中心接到一起咨询。由于咨询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情况比较特殊,为确保咨询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先查询具体的法律规定,明确了咨询人本人可自行向法院提起申请。
随后,工作人员向法院咨询,确定了咨询人需要提交的具体材料及办理窗口,最后统一向咨询人进行答复,告知咨询人,准备好所需材料,直接到法院办理即可。
在日常的工作中,该中心始终坚持“部门多做一步,群众少跑很多”理念,能通过部门间流转协调的事,尽量在内部循环解决,最大限度节省当事人的时间、精力成本。即便是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该中心也会为当事人提供免费的代书、证据整理、开庭指导等服务,竭尽所能地帮助群众解决或缓解面临的问题。
多方合力与时间赛跑
日前,某送菜网点拖欠33名配送员劳动报酬,配送员多次索要无果,向该中心申请法律援助。考虑到涉案人数众多、个人诉求与意愿各不相同等情况,该中心受理后,指派劳动争议案件办理经验丰富的7名律师承办。
办理过程中,劳动监察部门向该中心提供了被告公司四处举债、入不敷出,但近期将收到配送平台服务费30余万元的线索。承办律师了解后,多次与平台沟通,请求暂缓支付该笔费用,同时立即向法院申请保全措施。该中心与法院、劳动监察部门、律师多方合力,成功为33名配送员追回劳动报酬27万余元,真正让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温暖。
“我坐公交车到你们附近了,但找不到具体在哪里。”
“您就站在那里,我去接您。”
这是该中心工作人员曹雪慧与一名咨询老人的对话。老人第一次到法援中心,中途迷路,曹雪慧主动到车站接老人。
“李律师真好,耐心帮我解答问题;法援中心真好,对人很热情,希望司法局表扬。”这是该中心值班律师李德燚收到的一封来自聋哑人士的手写表扬信。
“我因不同事情到盘龙区法律援助中心咨询过很多次,每次都受到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该中心帮我解决了很多困难。”这是该中心通过12345市长热线收到的一件转办件。
在该中心,这些温暖的故事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散发出温情,无论是残疾人、老年人还是深陷困境的人,工作人员总是用一句句暖心话语、一件件服务实事为他们提供情绪补给,用法律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盘龙区司法局局长卫明见表示,“为民服务”不仅是一句响亮亮的口号,还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一直是盘龙司法行政人的初心和使命。今后,该局将继续发扬优良作风,创新工作方法,真抓实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传承、续写、发扬好“盘龙经验”,推动盘龙法律援助事业迈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谢盛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