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研究和生产的重要桥梁,也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相城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科技成果有组织转化的创新生态,探索形成更高效率、更具性价比的相城实践,让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从技术端出发,着力打造推动创新策源成果落地转化的相城实践,探索形成“成果储备-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化”的转化链条
今年9月,由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同建设的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启动,其中先进材料领域全国高校先进材料区域技术转移转化江苏中心正式落户相城区,首批遴选30所高校作为参建高校,中心的落户将加快集聚创新成果、加速探路成果转化。
紧抓全国高校先进材料区域技术转移转化江苏中心落地契机,放大高校院所供给端成果溢出效应,相城推动成果转化有基础、更有优势。
近年来,相城相继落户苏州实验室相城园区、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河海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等近20家高能级平台,引进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等重磅国字号学会组织,源头成果供给资源丰富。
围绕概念验证、中试熟化、赋能加速等关键环节,相城区找准发力点,致力在成果转化上走出一条新路。支持区内科研院所、孵化载体、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建立概念验证中心,区内集萃有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获评省级、市级概念验证中心,自中心正式运营以来,共触达化工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低碳环保材料等领域项目100余项,已累计立项项目9项。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制定《概念验证项目立项论证实施细则》并设立概念验证资金池,首批已征集来自29家高校材料学院及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项目109项,完成立项12项。湖南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获评市级概念验证中心,围绕汽车能量流测控、智能设计、低碳制造、安全测试等方面开展概念验证。当前,研究制定出台《相城区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布局建设一批区级概念验证中心,加快形成概念验证平台集聚态势。
完善拨投结合、多元投入的技术成果转化孵化支持体系,设立专项资金池。开展新材料领域创新创业大赛,选聘“项目经理”,给予优质项目“拨投结合”经费支持及相关赋能服务。持续优化资本、空间、应用场景供给等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形成覆盖科创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孵化育成体系,探索打造具有概念验证功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发挥资源链接整合能力建设科创孵化载体,推动成果就地孵化、就近转化。
从需求端出发,着力提升以企业为主导、以需求为牵引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动形成“技术需求挖掘—技术需求凝练—技术合作”的转化链条
全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24年,全区获评江苏独角兽4家,江苏潜在独角兽14家,瞪羚企业27家,预计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1700家,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企业超300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备案820家,企业创新活力强劲、创新需求旺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更精准、更高效。
聚焦“需求端”,充分发挥专业服务机构、技术经纪人力量挖掘、凝练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推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精准匹配。坚持“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今年以来,联合区内板块组织10余场“平台行”活动,分批组织重点企业走进区内科创平台。同时,组织区内科创平台开展超百家规上工业企业“一对一”技术诊断,解决技术难题,赋能企业发展。联合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共同组建区域技术创新一站式服务中心,对接区域内企业近200家、挖掘技术需求67项、促成合作15项。启动区域技术创新一站式服务中心驻点资源引流轮值工作,推动中心资源引流,搭建好科技与产业的“桥梁”。
实施“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牵头组织产学研力量开展企业需求类科研攻坚。全区今年新增产学研合作超120项,累计组建创新联合体15个。推广“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支持开展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4年获市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攻关立项15项。加强技术合同挖掘和登记辅导,推动全区技术成果产出,今年以来举办各类技术转移培训超10场,参加人数超500人,预计全年核定技术合同登记额超85亿,较去年翻番。
下一步,相城区将持续加强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动态优化调整科技成果转化图谱链,强化要素配置和资源整合,打通样品、产品、商品的演化路径,畅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