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杨涵宇 张静 记者 于露)一支护猴队、两代人的坚守、长达三十年守护滇金丝猴的护林生活……近日,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播电视专业师生创作的生态人文纪录片《雪山回响》从12000余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2024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视频单元短片组“最佳保护故事”提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是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享誉国际的自然影像赛事,在国内国外的生态影像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2024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以“山海有灵”为年度主题。大赛评委团评论作品《雪山回响》:“两代基层动物保护者守护滇金丝猴的真实日常。稀松平常却充满力量,从猎人到护猴员身份转变,从不被理解到父子接力,人猴共生的事迹引人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山回响》由南京林业大学教师黄霁风带领学生黄佳佳、张静、陈夏、黄一梦、冯敏佳、高浩文、梁卓于2024年1月摄制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影片制作完成后曾在多地展映,获得观众好评,讲述了坚守在一线的基层动物保护工作者的故事。

年逾七十岁的傈僳族老人余建华,曾经是云南省维西县响古箐村的一名猎人。在他45岁那年,为了响应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号召,余建华放弃了傈僳族打猎的传统,和自己的亲戚组建了一支护猴队,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守护滇金丝猴的生活。猴子到哪他到哪,猴子睡了他才歇会儿回家吃个饭。吃完饭人又不见了踪影,追猴子去了。余建华的儿子余忠华起初不明白父亲这么做的原因。由于收入太低,余忠华一度离开家乡前往丽江打工。但是在父亲的努力下,他终于理解了父亲的想法,回到家乡投身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事业中。在国家的支持下,滇金丝猴的保护事业也给响古箐村带来了改变。保护区的建立改善了村子的基础设施,发展了乡村旅游业,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两代护猴员将与村民们一起把保护事业继续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山回响》能从一万两千余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提名,团队成员们都兴奋不已。我们曾在崎岖的山路、森林和雪原跋涉,只为捕捉那些珍贵而真实的瞬间,不仅记录下了滇金丝猴及其守护者的故事,也展现了中国西部乡村在生态保护和民生发展方面的努力与挑战。我们还将再接再厉,发挥广播电视学专业优势,记录、传播更多关于基层环境保护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影片制作指导教师黄霁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