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心是我国儿童文学奠基人
冰心〔1900—1999〕,女,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诗人、作家、翻译家,我国儿童文学奠基人。
冰心家境优渥,父亲为海军军官,随父职的升迁,她是在烟台、北京度过的。她家塾启蒙后,读北京贝满女中,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19年开始发表作品,21年出版诗集《繁星》、23年出版《春水》。
1923年读燕京大学,毕业后,留美威尔斯利女子学院,攻读英国文学。留学前后,她将旅途见闻录,汇编为《寄小读者》,这是我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26年,获文学硕士,回国后,相继任教燕京大学、北平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
1929年,婚后游学欧美亚,与吴文藻博士夫妇相偕,历经英法德意苏美日等国。归来后坐家笔耕。
1946年,赴日本东方学会、东京大学讲学、任教。51年回国,文革入“牛棚”,又下放五七干校,71年尼克松访华前夕,调回北京,翻译《世界史纲》。
1979年后,笔耕再盛,创作《三寄小读者》等作品。
1999年,安详离世,享寿100岁。
二、世纪老人作品的的核心是“爱和美”
冰心是优秀儿童文学家,主要著作,有《繁星》、《春水》、三册《寄小读者》。
她的创作主题是“爱和美”,永远是“爱在右,同情在左”的理想主义,清丽雅致,怡人心扉。
巴金评论:“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冰心有25篇诗文入选中小学教材,下面介绍小学语文上的四首新诗。
三、《母亲》赏析
1、《母亲》原文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进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只想躲进母亲的怀里。
2、读《母亲》
在一个雨天,诗人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她触景生情,就写下日记:“母亲是荷叶,孩子是红莲。心中的雨来了,除了母亲,谁是孩子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她又将“荷叶护红莲”的感触,进行艺术加工,写成小诗《母亲》。
全诗采用比喻手法,歌颂伟大无私的母爱,抒发母亲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的思想感情。全诗5行3句。
第1句、向母亲深情呼告。意为这首小诗是以呼告式开篇,当着母亲的面,喊一声“母亲”后,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充满纯真的童趣。
后面2句4行,歌颂母亲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诗人采用比喻手法,让两个假设复句组成的对偶句,构成比喻关系,用来表意抒情,语言优美,句式工整。
首先写喻体:如果“天上的风雨来了”,那么,鸟儿为了免受侵害,都会“躲进它的巢里”,由此可见,鸟巢是鸟儿避难之所。在自然界的风雨前,鸟儿的这种生存之道,是人所共知的常识,诗人以此作比,通俗易懂,令人信服。
然后,再写本体:如果孩子们遇到“心中的风雨”,也就是在人生路上遇到什么坎坷、遭到什么挫折,他们会像鸟儿要躲进巢里一样,想到的就是至亲的母亲,要投入到母亲的怀抱里,是母亲用她那无私的爱,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始终有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从而,生动地表达了母亲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抒发了母亲伟大无边,母爱伟大无私的思想感情。
全诗构思新颖,比喻鲜明,意象优美,意韵温馨,是母亲的颂歌,为母爱的经典。
四、《纸船——寄母亲》赏析
1、《纸船——寄母亲》原文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一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2、读《纸船——寄母亲》
1923年初夏,诗人燕京大学毕业后,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轮,前往美国留学,船经日本继续进发,在横渡大洋时,诗人在船上已生活十几天了,她天天面对碧绿海水、澎湃波涛,日日观赏蓝天白云、海鸥飞翔,也产生了审美疲劳,而却因离家日久,乡愁日增,格外思念母亲,甚至思念过渡而得病,却又因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便写下了这首诗,抒发思念母亲的深情。
这首诗很有特色,诗人出于童心,选择叠纸船的游戏为题材,一来表示游子在外,无依无靠,似船漂泊;二来寄情于纸船,让它做中介物,将自己对母亲、对祖国的眷念传递给母亲。于是,诗人以“纸船”为题,用“寄母亲”为副题,揭示主题,写成这首记事抒情诗。全诗12行,分3节。
第1节、写自己折纸为船。诗人童心未泯,折纸为船,从船上抛下海中,为后文铺塾。
第2节、写抛下的纸纸去向。种种去向,都不符合心愿,但不灰心,仍坚持抛,“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她的愿望这么强烈挚着,到底“要它到的地方”是哪里呢?这是悬念。
同时,抛出那么多,都不能如愿,下文必翻新意,不然就写不下去了。
第3节、写诗人寄情于纸船,希望它带着自己的爱和悲,进入母亲的梦中。诗人先充满温情与期待地呼唤道:“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然后,以奇特的想像,把诗情推向高潮:想像那只她“含着泪叠的”、“一只很小的白船儿”,经过“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思念的悲哀,回到母亲的身边,进入母亲的梦中。她寄情纸船,终于如愿以偿了。
全诗以纸船为中心意象,从叠纸船、抛纸船、寄情纸船,到想像纸船入母梦,自己心想事成,悬念已解,主题已明,卒章显志,故事圆满收篇。
五、《成功的花》赏析
1、《成功的花》原文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2、读《成功的花》
这是一首哲理小诗。诗人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采用比喻和对比的写法,用“明艳的花儿”,比喻成功的人士;用“当初的芽儿”,比喻事业的起步阶段;用“泪泉”,比喻努力付出的艰辛;用“血雨”,比喻努力付出的牺牲,又让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形象地告诉人们,不要只惊羡别人的成功荣誉,而要看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全诗5行2节。前1节、2行,写人们不能只惊羡花儿的明艳。这里,一以“明艳”形容“成功的花”,突出花儿特别漂亮、特别灿烂;二以看花人既羡慕、又惊叹的“惊羡”表情,再从侧面烘托花儿,从而有效地突出了花儿的优秀等级之高。
这是一层意思,而另一层意思,则是人们对她的态度,不能“只惊羡”她,为下文铺塾。
后1节、3行,描写花儿成功的历程,追溯当初她是付出极大的努力、作出巨大的牺牲,才取得成功的。首先,诗人用“然而”紧承上句“只”字,语意一转,导出对“当初”的追溯。
在追溯中,诗人对比着写,上节“现时”的“明艳的花”,“当初”她只是个小“芽儿”, 也不是一下子就长成的,这中间她“浸透了奋斗的泪泉”,甚至“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一句话,“成功的花”是汗水与心血浇灌的,是奋斗与牺牲孕育的,而不是坐享其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里,诗人运用了多层次的对比:“当初与现时”、“芽儿与成功的花”、“奋斗牺牲泪泉与惊羡明艳”,表明了艰苦卓绝,玉汝于成的哲学道理。
这首诗是用比喻来写花的,花在诗中只是喻体,而本体则是人,诗人的意思是:花的成功如此,人才的成长发展、事业的成就辉煌,不也都是如此吗?从而激励人们,一要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二要有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毅力,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与汗水。
六、《嫩绿的芽》赏析
1、《嫩绿的芽》原文
嫩绿的芽,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2、读《嫩绿的芽》
这首诗语言优美,构思精致,采用拟人法,以果树的现身说法,表达青年的成长就像果树一样,要经过从芽儿到花儿再到果儿三个阶段,勉励青年要不断地发展充实自己,甘愿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直至牺牲生命。全诗充满青春的活力,洋溢着生活的热情,催人奋进,给人以前进的勇气与力量。
诗人抓住特征,选词精当,用“嫩绿、淡白、深红”分为修饰“芽儿、花儿、果儿”,表明它们为果树生长的三个阶段:以“嫩绿”形容芽儿健康旺盛、富有朝气;以“淡白”修饰花儿,蕴含朴素纯洁、不求奢华;以“深红”描摹果儿,象征成熟丰硕、美丽辉煌。
诗人采用复沓式行文,按照果树生长规律,分层描写,层层深入,逐层推进。
首先,用拟人法,让“嫩绿的芽”勉励青年说:“发展你自己”,这是因为它是果树生长的初始期,由它要求青年发展提高,不然就没有前途了,是现身说法,地位平等,身份一样,显得亲切,容易入耳。
然后,诗人以复沓式,再分别写花儿、果儿的话,要青年“贡献你自己”、“牺牲你自己”,也就顺理成章了;
芽儿一旦成长,开出“花儿”来,就要装点大地,而不是孤芳自赏,所以青年要积极投入社会,为社会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
最终,花儿结成“果儿”,就要“牺牲”自己了,青年应该像我们一样,甘愿以牺牲精神,为社会建功立业,创造人生的辉煌。
全诗讴歌青春,礼赞活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富有积极的意义。陈存选2024、12、22
参资:百度百科《冰心·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