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隐蔽的腐败行为也会留下蛛丝马迹。图/IC photo

“一手交钱,一手办事”,不再是贪腐官员放心的权钱交易方式,以“投资”“理财”为名的贿赂,正在不断攻克一些领导干部的心理防线。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道,近年来,一些不法商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主动寻求投资项目,通过共同放贷、共同投资等方式,帮助个别领导干部实现财产保值增值,从而达到利益捆绑目的。

看似官员、商人“有钱一起赚”,其实不过是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典型表现,权钱交易本质没有变,权力变现目的没有变。对此,既要有更坚决的查处,也要有更科学的防治。

按照党纪国法规定,只要不是以权谋私、不侵犯国家和集体利益,领导干部正常的投资理财不受限制。比如,用本人或家庭财产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型保险等,都是被允许的。当然,有些投资理财行为也需要按照规定向组织报告。

一些想腐又怕的领导干部,却试图借此为自己的腐败行为披上“合法外衣”和“专业面纱”。他们不再接受那些那些明面上的金钱、吃请,而是和行贿者一起研究“投资”“理财”。“投资”“理财”特有的隐蔽性,让一些经不住腐败诱惑的领导干部找到了安全感。

然而,大数据时代,事事留痕,再隐蔽的腐败行为也会留下蛛丝马迹。当一些领导干部对明面上的腐败产生畏惧和胆怯心理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商人就开始以“帮助投资理财”为名行贿,打消了前者的顾虑。可以说,以“投资”“理财”方式收受贿赂,正是高压态势下腐败的变异和升级。

比如,一些领导干部将收受的金钱交给商人老板代持,用于购买股票、理财产品、虚拟货币等;一些领导干部则直接向商人老板借钱,再将这笔钱交由对方投资理财;一些领导干部也会个人出资,再由商人老板进行配置投资,双方约定保底比例收益。

总之,无论是何种“投资”与“理财”,这些被“帮助”的领导干部都能主打一个稳赚不赔,并在投桃报李中,与行贿者深度捆绑,形成更具隐蔽性、迷惑性的腐败利益链。

但反腐不留死角,无论隐性腐败有多么隐蔽与迷惑,终究经不住深挖细查。近年来,众多贪腐官员被扒下了“投资高手”“金融奇才”的外衣,为其腐败行为“埋单”。这些案例一次次敲响了“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的警钟,也让面对诱惑心痒眼馋的领导干部心存戒惧,守住底线。

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严厉惩治以委托理财为名收受贿赂等行为,是“猛药去疴”的重拳,让心存侥幸的领导干部不敢腐。同时,还应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反腐败措施,铲除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让不知深浅的领导干部不能腐、不易腐。

为此,需要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强与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进行更精准的分析研判,让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无所遁形。

同时,也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惩治力度,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统筹运用法律、行政、审计等手段,完善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彻底斩断滋生腐败的利益链条。

说到底,借“投资”“理财”行贿受贿,无非是腐败的“魔高一尺”,只要紧盯重点领域关键少数,统筹运用多种手段,让领导干部手中的每一分钱都干净、透明,就能实现反腐的“道高一丈”。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