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柏蓝器械
曾经的集采避风港已被攻破,大规模降价的浪潮席卷高端介入产品。
河南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类耗材接续采购
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官网发布《关于神经介入类、外周介入类耗材信息申报的公布》,医疗机构将根据产品申报信息进行相关采购数据填报。
此次申报数据用于河南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联盟集采,其中神经介入类共涉及22个包8450条产品信息,外周介入类共涉及46个包20167条产品信息。具体如下:
神经介入类:
外周介入类:
去年3月,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牵头成立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联盟,对神经介入类和外周介入类医用耗材开展为期1年的带量采购。
在第一批价格谈判中,两类医用耗材共计2323个品规最终拿到53.6%的平均降幅,临床常用的神经介入球囊扩张导管由原来的17000元降至5000元。
如今首年采购期满,接续采购已正式启动。从申报信息公布表可见,大批此前未曾中选的耗材名列其中,联盟集采的辐射能力再度增强。且其中本土品牌占比较高,意味着神经介入、外周介入两大领域国产替代进程已有成效,同时为联盟集采提供了较以往更大的砍价空间。
近期神经介入、外周介入领域均有新集采启动。
在最新出炉的第五批耗材国采中,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下肢动脉支架、非下肢动脉支架、静脉支架)共有18家企业中选,中标价普遍在3000-4000元上下,需求量共25.8万个。
12月6日,安徽针对颅内支架、取栓支架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启动为期三年的带量采购,设置的最高有效申报价较以往进一步下探。
同日(12月6日),由甘肃牵头的24省外周介入联盟集采2号文发布,采购周期原则上为2年,品类包括外周血管介入类微导管(含套装)、微导丝、明胶海绵、栓塞胶、栓塞微球。具体如下:
由于技术门槛较高,且市场长期由外资主导,神经介入、外周介入都曾被视为“集采避风港”,但在随着集采提质扩围下,介入类耗材全覆盖降价已成大势所趋,新的市场格局也在同步建立。
介入类耗材全线降价
国产替代成果已显
血管腔内介入分为冠脉介入、神经介入、外周介入三大领域。其中,冠脉介入治疗发展相对成熟,多轮降价后市场也逐步稳定,但后两个领域在国内的市场潜力尚有广阔的释放空间。
国信证券预测,预计2025年中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达到128亿元,其中出血类器械32亿元、缺血类器械44亿元、通路类器械52亿元。
QYResearch调研显示,2023年全球外周血管介入产品市场规模大约为96.25亿美元,中国占全球市场份额为9.74%,预计未来六年中国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1%,并在2030年规模达到2059.8百万美元。
长期以来,神经介入、外周介入行业几乎由外资品牌所垄断。弗若斯特沙利文此前数据显示,中国神经介入市场中外资超80%,美敦力独占超60%的市场,其中通路类、出血类和缺血类进口占比分别超过70%、90%和90%。
对于国产企业而言,集采显然是借势破局的重要渠道。根据华安证券研报,在2020—2022年集采政策仅仅主要覆盖弹簧圈一类单品的情况下,国产四家巨头份额占比就由3.85%迅速提升至17.00%。随着覆盖品类扩围,国产替代的影响更为凸显,包括微创脑科学、先瑞达在内的多个国产品牌均在财报或投资者问答中介绍了大规模集采对自家产品进院放量的正面影响。
根据时间安排,第五批耗材国采、安徽省级联盟、甘肃24省联盟、以及河南公立医院联盟等集采结果都有望在明年迎来落地,届时国内神经介入、外周介入行业的市场格局将受到强烈的降价冲击。在新的价格周期下,国产与外资的市场占比差距将逐步缩小,中高端产品破局也将迎来提速。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做分享,文章中观点仅代表原平台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如若本文有与贵平台发布原创内容有重合之处,或未经授权使用,系原平台行为,本平台仅转载。您可以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文章,我们会立即响应!
#2023年中国MRI报告
#2023年中国CT报告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
#中国医院信息状况调查2021-2022
#医用超声#内窥镜#监护#心脏电生理#康复#生殖健康#口腔#医美#家用医疗设备领域报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