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以色列无意与叙利亚发生冲突。”
“以色列致力于防止真主党重建武装,以色列正在“改变中东。”
这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2月15日晚发表的一份视频声明,以色列一方面称无意和叙利亚发生冲突,一方面又在四处出击用武力改变中东。
就在这两天,以色列打着防止叙利亚向黎巴嫩真主党提供武器的旗号,对大马士革开展大肆轰炸。
以色列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打击伊朗核设施扫清障碍。
近半个世纪以来,以色列发动数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没有一次占到便宜,这背后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地缘因素和宗教因素。
最后抢人
1970年,对于叙利亚来说是一个历史转折点。
阿萨德的父亲老阿萨德通过发动政变掌握了叙利亚政权。
老阿萨德上台后,很快构建起了一套稳固的、颇具权威的权力机构,政权稳固了,却缺失了民主,进而导致统治机器停止僵化,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2000年,老阿萨德去世,当医生的小阿萨德“撵鸭子上架”成为叙利亚总统。此时的叙利亚政治危机、经济危机齐发,2011年,阿拉伯之春潮流涌入叙利亚,很快引发了叙利亚内战。
阿萨德政权一度岌岌可危,好在有俄罗斯的支持和干涉,让叙利亚政权得以稳固。
可是,叙利亚仍然难以改变经济困难,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窘况。
阿萨德不得不大幅削减军队数额,来维持基本民生,而且,叙利亚军队人员工资少的可怜,战斗力更是涣散不已。
12月8日,叙利亚反政府组织不费吹灰之力攻入大马士革,一夜之间推翻了阿萨德政权。
至此,中东地区阿拉伯民族主义强人政权全部寿终正寝,这也意味着,阿拉伯世界的分裂将会进一步加深。
此时,巴勒斯坦、黎巴嫩正在遭受以色列的全面打击。
有分析人士指出,阿萨德政权的垮台,其实以色列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目前,以色列趁着阿萨德政权倒台,很快占领了格兰高地叙利亚控制的领土,下一步以色列势必进一步扩大占领范围。
以色列控制中东地区的阻碍已经越来越小。
当前,面对叙利亚局势,伊朗已经无力回天。
俄罗斯虽然想再拉叙利亚一把,可是俄乌冲突让俄罗斯自顾不暇。
毫无疑问,随着叙利亚政府的垮台,势必引起新的地缘政治地震,各方势力也必将在叙利亚展开新一轮角逐。
这一切似乎都和以色列有关,以色列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几乎吊打了阿拉伯国家半个世纪。
很多人疑惑,阿拉伯世界各个国家力量并不弱,为何就无法战胜以色列?
埃及当年就是明白了这个问题才和以色列首先和解的。
阿拉伯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的支持下, 犹太人在中东地区建立了一个犹太人民族之家,期间,很多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地区。
二战前,欧洲反犹高潮兴起,又有大批犹太人到巴勒斯坦避难。
英国为了在中东的利益,抛弃了犹太人,率先支持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
这其中,埃及人起到了牵头作用。
1945年,包括埃及、伊拉克、外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也门等7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国家共同成立了阿盟。
(二战时期的巴勒斯坦)
苏联为了自己在中东的利益,反过来支持犹太人建国。
在各方势力的操纵下,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分别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就这样,1948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成立以色列。
以色列获得了巴勒斯坦地区近60%的沿海肥沃土地。
这必然引起阿拉伯国家的抗议。
随后,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就暴露了阿拉伯世界的弊端。
以色列有美国和苏联的支持,而阿拉伯国家看似团结,其实各自为政,都想着在这场战争中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
埃及为了保证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对其他国家处处设防。约旦和叙利亚也各有图谋。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阿拉伯国家不仅没有为自己争取利益,反而让以色列占据了更多领土。
阿盟看起来是一个团结组织,可遇到以色列,就瞬间土崩瓦解。
前三次中东战争几乎如出一辙,阿盟虽然有埃及领导,但以色列各个击破,最后总是能捞到不少好处。
而埃及却在3次中东战争中元气大伤,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1977年,在美国的主导下,中东开启了和平进程,埃以和解。
此后,美国大幅增加对埃及的援助,让埃及实力大增。
可此时的以色列并没有停止扩张脚步,反倒是因为少了埃及的阻碍,野心更大了。
埃及这个领头羊的“叛变”,让阿拉伯世界受伤颇深,标志着阿盟开始走向分裂。
埃及可能没做错什么,只是把阿盟内部的纷争直接亮在了全世界面前而已。
那么,有着共同利益的阿拉伯世界为啥就团结不起来呢?
宗教对立
在阿拉伯世界里,有着不同的政治体系和宗教信仰,这是他们难以团结的根源。
海湾地区大多是君主制国家,所以,政权总是在少数人手里,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强人政权”。
这种闭塞的政治治理,让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受到阻碍,贫困问题严重,很容易激发群众的抗议行动。
阿拉伯之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都曾出现过大规模抗议行动,导致政局动荡。
伊拉克、利比亚、埃及等国强人政权终结后,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建设难以恢复,阿盟自然也就没有团结可言。
除此外,阿拉伯国家矛盾最大的就是宗教纷争,主要是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对立。
两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围绕着政治权力、宗教教义理解和宗教领袖的合法性等都有着根深蒂固的矛盾。
例如,在一些国家,两派对于国家领导权的归属存在争议。
在教义理解上,对于伊玛目的地位、《古兰经》的解释等也有不同看法。
并且,阿拉伯世界中还存在着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的矛盾,比如在一些地区,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之间因领土争端、宗教圣地的控制权等问题产生冲突。
最后,外部势力的干预也进一步加深了阿拉伯世界的宗教矛盾。
尤其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为了自身利益,支持特定的教派或宗教团体,使原本复杂的宗教矛盾更加难以解决。
2011年,利比亚陷入内战危机,阿盟不仅没有维护利比亚利益,反而在美国的授意下,终止了利比亚的成员国资格,并将利比亚内战问题提交联合国。
沙特和科威特还成了美国的代理人,主动参与空袭行动,劝服阿盟其他成员国加入打击利比亚卡扎菲政权阵营。
叙利亚也遭遇了同样命运,被阿盟中止过成员国资格、实施经济制裁并提交联合国。
在沙特和卡塔尔的推动下,阿盟各国一致反对阿萨德继续掌权。
一系列纷争背后,既有宗教分歧,又有美国等国家的可以搅和,最终,让阿盟如一盘散沙,不仅团结不起来,甚至还互相使绊子。
阿盟团结不起来,还和其自身各决策机构间的职权划不清楚有关系。
阿盟内部各组织之间权限重叠,各成员国各怀心事,严重影响决策效率。
阿盟内部,还有小团体。
比如,1981年,语言、宗教相同的沙特、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和科威特6个海湾国家成立了“海合会”,他们还建立了共同市场和关税同盟。
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让阿盟决策经常陷入“议而无决、决而难行、行而不力”的尴尬境地。
直到今天,面对以色列的狂轰滥炸,阿拉伯世界仍然很难结成一致对外的共同体,所以,每次以色列都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攫取完利益后,留下千疮百孔的巴勒斯坦。
结语
其实,阿拉伯世界各个国家都想把以色列扔到海里,可是,他们又总是在顾忌自己的利益受损。
这才让以色列有机会把他们各个击破。
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阿拉伯世界很多国家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但他们总是愿意付出重金购买武器,却从不会自我研发,几乎没有什么民族经营。
阿拉伯国家是时候痛定思痛,奋发图强了。
参考资料:
刘中民: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衰史:“盟而不联”的阿拉伯国家
对抗以色列,阿拉伯民族主义已经失灵,宗教管用吗?,观察者网,2019-12-17 07:51
刘畅:十年后,再看“阿拉伯之春”,刘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2021-04-09 16:50:33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