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天心区沙湖村片区5栋高品质现代住宅楼全新亮相。陈飞 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昂 长沙报道
隆冬将至,寒意渐浓。
在长沙市天心区沙湖村片区,5栋高品质现代住宅楼拔地而起,全新亮相,192户居民即将喜提新居住进温暖舒适的新房。
“虽然是新房子,但还是老邻居,生活可是不一样了!”原住民郭燕林掰着手指头算算回迁的日子,心里感到暖融融、热乎乎的。
对沙湖村片区157栋自建房进行统筹重建,天心区做了“长沙首创”,也为全省自建房专项整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案例,其具体做法获住建部认可推介。
危“楼”四伏
城市在发展,房子也在老去。而城市更新中的危楼旧楼如何更新,是城市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许多前来长沙务工的人群,或多或少都听过一个地方叫“扫把塘”,现指沙湖村一带。因为房租便宜交通便利,成为很多人落脚城市的第一站。
过去数十年间,沙湖村片区“生长”出了157 栋自建房,密密麻麻,层层叠叠。
在这片24.46亩的土地上,“生长”出了157 栋自建房,建筑面积达到5.1万平方米。
为了追求利益,居民不断私自加层改建,日积月累下,片区已是一幅“层层叠叠”的复杂模样,屋贴屋、楼挨楼,一条条小巷仅够一人通过。
房子老了,什么问题都会“冒”出来。片区内房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早可追溯至五六十年代,层数1-8层不等。在时间的侵蚀下,楼体“老态龙钟”破败不堪,潜藏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这里,违规加建情况严重,房屋就像一个个高低不齐、竖立的火柴盒。
巷道狭长逼仄且纵横交错,无法通车。
157栋自建房中,经鉴定为D级危房的有16栋、C级危房83栋,C、D级危房占比达到63%。
消防安全方面,房屋大多房贴房、屋连屋、墙共墙,没有任何消防配套,街巷狭窄无法通车。
杂乱的电线横七竖八悬挂在屋檐外,互相缠绕,犹如“蜘蛛网”。
楼体破败不堪,潜藏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结构安全方面,因片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活成本较低,是众多低收入人群的“第一选择”,居民自住占比仅30%,70%用作经营。其中,最大的一栋自建房隔出120个房间对外出租,屋内狭窄逼仄,仅能摆下一张小床。
本着对“带险经营”零容忍的态度,沙湖村片区成为市级挂牌督办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经营性自建房集中连片区域之一,整治势在必行。
破除万难
对这些危房,是一拆了之,还是另辟蹊径?
经前期测算,整个片区除去道路、绿地等公共设施用地,只有2.6亩可作开发用地,既不具备开发商征地拆迁的商业价值,也不符合“四原”重建的要求标准。
基于此,天心区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以统筹重建破局的危房整治之路,即由政府主导、公司主建、居民主体,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原地重建。
沙湖村片区统筹重建项目由天心区城发集团作为项目业主单位。
爱心援建单位省建六公司以成本价承担重建任务。
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先后多次召开居户代表大会,共同商讨重建方案;认真倾听群众意见诉求,60余次易稿,科学制定沙湖村片区统筹重建设计方案,系统解决天剑路路幅拓宽、片区绿比增加、公共设施配套等堵点难点问题。
资金平衡方面,以天心区属国有企业为依托,按照爱心援建、力争平衡的原则,严格控制项目成本,为居民提供“以面换面”回迁政策。居民可按照原有确权面积免费置换60㎡、80㎡、100㎡三种户型的新房面积,如确权面积不足新房面积,差额部分仅需按照建筑成本补缴费用。经测算,超9成居民只需花费数万元就能回迁新居。
“比方说,某居民的合法产权面积为100平米,就可以按照‘以面换面’政策免费置换一套100平米的住宅;如郭燕林家的产权面积不足23平米,可以申请一套60平米的住宅,剩下的面积按照建筑成本价补齐即可。”金盆岭街道天剑社区党委书记田淇元解释,针对像郭燕林一样的特殊困难群体,还能按政策享受兜底帮扶,粗略算下来仅需花几万元便能得到一套温馨又实用的房子。
8个月时间,天心区排除万难将危房拆除到位。
干部职工、党员志愿者齐上阵,用真情实意换取工作“最优解”。
从2023年3月至11月,天心区调集力量,用8个月时间将危房拆除到位,过程不可谓不艰辛。要把这些有可观经营收入的自建房全部整治关停、拆除重建,老百姓的思想工作确实难做。
“一轮又一轮的上门入户,把危房的风险、重建的方案、带险经营的法律责任,一点一点、一遍一遍地跟老百姓解释清楚,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正如田淇元所说,越是关乎群众安全,越是不能让步。
事非经过不知难。此间,市、区17个部门同向发力、携手攻坚,最终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人为本
城市是人的容器。我们关心城市,其实关心的是城市中的人和人的生活。
深入开展走访,广泛听取征集群众意见建议。
“以人民为中心”,不是抽象概念,更不是口号,必须具象地体现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治理的方方面面。正如沙湖村片区统筹重建项目所显现的那样,始终坚持具体地回应那些真实的急难愁盼、渴望诉求,观照到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喜怒哀乐。
比如,房子拆了,如何给予片区生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大力实施“爱心天心”帮扶工程,对困难群体给予慈善帮扶,极大减轻重建经济负担;制定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办法,充分发挥金盆岭街道公益发展基金作用,解决34户困难群众的现实问题:为生活困难、他处无房的32户家庭提供周转用房;依托就业微市场,帮助部分家庭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房子坐北朝南、采光充足,得房率高、实用性强。
“将房屋户型设计成60㎡、80㎡、100㎡三种,主打的就是一个实用。”施工项目经理龚正柱介绍,统筹重建项目共建设5栋楼、239套住房,分为南北两区,其中,3栋为居民住房,2栋为社区用房。为提高空间利用率,楼房均配备外挂式电梯,实现高得房率、低公摊以及南北通透的良好采光。
项目按照商品房建设标准,保证充足的绿化和公共空间。不仅建设了150个地下停车位、划分了100余个地面停车位,还增设了电动车充电雨棚,极大缓解居民“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
目前,该项目主体建筑已全部完工,进入扫尾阶段,年内将有序组织群众进行看房选房。
项目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齐全,生活居住方便。
房子建好了,后续怎么管?诸如停车、无物业费等以往免费或低成本的福利是否还能延续?这也是居民关注的重点。
金盆岭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巩铂予回应道:“将探索‘社区管理+居民自治+引入物业’模式,在切实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利用停车收费、电梯广告等公共收益来平衡物业支出,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服务和居住体验。同时充分发挥片组邻‘三长’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巩铂予表示,将积极整合社区用房资源,建设多功能活动中心、引入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
“家”期将至,沙湖村片区192户居民即将喜迎新居、奔向新生活。而这份崭新生活以安全、满足和期待为底色,勾勒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