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医学人物周刊】原创,如需转载请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4257字,阅读时长约15分钟。
▲重庆大礼堂
雾都重庆,这座被网友戏称为“8D魔幻城市”的山城,三千年巴渝文化的传统积淀与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锐潮流在此交汇,塑造了这里一如重庆火锅般的热情洋溢。这座中国最年轻也是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有着38个区县、约3200万人口。一个市的面积接近甚至超越了部分省份,这也造成了重庆不同区县间医疗服务水平的差距,尤其是郊区县与主城之间。
如何将这样的差距弥补,实现同城医疗的同质化,也正是如今作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的罗素新所一直思考与探寻的方向。而国家心血管疾病领域“五大中心”的建设恰是给罗素新这一构想有了可以承接的载体,作为重庆地区首家全部通过胸痛、房颤、心衰、高血压达标以及心脏康复这“五大中心”建设的医院以及胸痛中心、心脏康复中心示范基地,其天然承载着推动重庆全市各地区心血管疾病诊疗优质化、均质化以及急诊急救快速化的重任。
作者 | 人物君
01
作为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重医附一院在整个重庆乃至西南地区都属于顶尖梯队水平,这也使得其自然就承担着引领本市及周边地区医疗发展的关键角色,而这样的使命感亦是刻在这所医院基因里的历史传承。
1957年,为响应国家号召,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出近一半医生支内来到重庆,建立了重庆医学院。1979年,在重医附一院大内科的专科细分化过程中,心血管内科正式成立,由上海来渝支内的著名心内科专家林琦教授担任首任科主任,之后在多位上海支内医生以及川渝本地专家的接力传承下,科室成为重庆内科学界一支举足轻重专业队伍。而正如当年上海专家支援重庆一样,如今的重医附一院心内科希望能让优质的医疗资源更好地辐射整个重庆乃至更广域的大西南地区,这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对于罗素新,成为一名有担当的优秀医生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因为家里亲戚有当医生的,小时候看着医生治病救人的场景,让罗素新对于这份职业心生了懵懂的向往。高中时的罗素新无意间读到一篇关于“万婴之母”林巧稚教授的报道,顿时被其精湛的医术与伟大的情怀所深深折服,她想成为先生那样的人。高考那年,罗素新在自己的志愿栏上全部写上了医学院校,并最终被重庆医科大学录取。毕业时,罗素新以全年级第九名的成绩直接留在了重医附一院,从此真正实现了自己白衣执锐的梦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罗素新
那时候的罗素新在各科室轮转三年时间后,接着报考了陈运贞教授的研究生,从此开始了自己与心血管学科近三十年的结缘。陈运贞是当年跟随林琦教授一起从上海来到重庆的支内医生,并在之后继任心内科主任。罗素新说她是幸运的,能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早期跟随如此德高望重的教授,先生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她,那种始终心系万千患者的情怀,是她所致力于追随与传承下去的。
翻开罗素新的微信朋友圈,很醒目地写着一行签名——“救治胸痛,守护生命”。简单的八个字,是这些年来罗素新所一直坚持奋斗的目标,希望能够为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百姓在心血管疾病救治上带来更好地健康与生命守护。
02
早在十多年前,罗素新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就有过深入的思考。那时候刚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成归来的罗素新,恰逢科室正在申报国家临床重点学科,作为科室副主任的她全程参与了项目标书的撰写,在其中她就有写到关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绿色通道”的内容。接着在2012年,当时已全面主持科室工作的罗素新,在当年医院各科室主任的述职中,详细阐述了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该如何去后,而这恰是与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不谋而合。
也是在差不多的时间点,在向定成教授的主导下,全国首个基于区域协同救治理念的胸痛中心在广州军区总医院(现南部战区总医院)建成,这给了罗素新很大的启发。那时候的罗素新推动了“西南心血管慢病论坛”的成功举办,在心血管慢病管理上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从心血管疾病慢病管理到急性胸痛的救治,这样的急慢结合,或许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带着这样的思考,罗素新开始筹划推动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重医附一院于2015年正式启动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由于其技术底子非常好,很快便在2016年以当年全国最高分的成绩通过了胸痛中心的认证,并在之后成为全国首批胸痛中心示范基地。
在罗素新看来,胸痛中心的建设与自己的成长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作为冠脉介入专家,能看到急诊PC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手术使得无数的心梗患者得到救治,挽回生命,这种成就感无疑是巨大的。
罗素新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胸痛中心刚建成的那几年,为了给团队起到更好地示范带头作用,很多的急性胸痛救治她都是亲力亲为。经常有急性心梗患者半夜被送来,每次接到电话,罗素新总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
“我家离医院也就七八分钟车程,每次都是自己开车过去,做完手术再回家。凌晨的街道很安静,车里放着音乐,这种感觉还是挺满足的……”
半夜从被窝中爬起的疲惫,此刻在罗素新的描述中竟浑然不觉。可能一名心血管医生的幸福便在于此,当血管开通,患者重新苏醒过来,这种救死扶伤的成就感,什么也无法比拟。
03
而对于罗素新而言,仅是自家医院救治水平的提升显然远远不够。重庆作为有着8.24万平方公里、38个区县的最大直辖市,很多地方山路崎岖、医疗条件落后,这些地方的百姓显然比主城区更需要心血管急救网络的覆盖,这很多时候是他们的生命救治线。
于是,罗素新在做好本院的胸痛中心建设之后,便将眼光投向了全重庆。以胸痛中心示范基地为依托,重医附一院希望将胸痛中心救治网络延伸至各区县,形成覆盖整个重庆地区的急性胸痛救治网络。为此,他们与各区县医院签署了共同推动胸痛中心建设的协议,通过线上的沟通、线下的培训等一系列方式,对各区县医院进行整体的帮扶,推动了他们在心血管疾病诊疗、急救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2016年左右,受限于设备条件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重庆的区县医院中几乎没有哪家可以开展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就算急性胸痛溶栓治疗的比例也不够。而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今天重庆所有的区县都已能够开展冠脉介入治疗,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当地对于急性胸痛的救治能力。
其中让罗素新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云阳县人民医院,通过让当地医生来重医附一院进修以及派出团队区当地进行培训指导,重医附一院心内科对云阳县人民医院进行了全面的帮扶。那时候,由于高铁尚未开通,每次罗素新带着她的团队去云阳,都要提前一天出发,坐五六个小时汽车才能到。第二天上午在对当地医生团队进行培训、手术指导后,再马不停蹄赶回,每次光在路上的来回时间就要十几个小时。而即便是如此的舟车劳顿,重医附一院心内科团队仍是无数次地往返于重庆主城与云阳县之间,倾尽全力去帮助他们。
终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重医附一院心内科团队不辞辛苦的帮扶下,云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各项技术水平有了跨越式的提升。从之前不能做心血管介入手术到能做,从原先只能做冠脉介入到如今很多介入手术都能做。去年,云阳县人民院开展的PCI手术量超900例,其中急诊PCI达100多例,成为守护云阳百万民众健康的关键支撑。正因为这一突出表现,云阳县人民医院成为重庆市首家国家级基层PCI培训基地、标准版胸痛中心建设单位,科室更是获评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成为整个云阳县人民医院的一张响亮名片。
不仅如此,在院内心血管诊疗技能大幅提升的同时,从2022年开始,云阳县人民医院又进一步启动了“心电一张网”的建设,成为重庆地区首家启动“心电一张网”建设的区县医院。如今,在云阳县已有100多名村医加入了“心电一张网”体系,使得胸痛救治的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前移,极大程度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能力,增强了基层百姓的健康获得感。
04
而重医附一院在胸痛中心的建设帮扶方面,不仅局限在重庆,而是扩展至了更为广域的大西南地区,其中典型的例子便是对于西藏昌都市人民医院。昌都市人民医院作为重医附一院的定点帮扶医院,心血管学科是其重点帮扶的对象。
自2019年以来,罗素新曾先后4次去过昌都,帮助他们推动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第一次去的时候是跟随院领导一起,到了那边发现,他们连溶栓治疗都很难,更不用提冠脉介入了。加上地理、气候以及自身软硬件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当地胸痛中心的建设难度不言而喻。但困难就摆在这里,无法回避,只有努力跨过去,无论路途有多遥远、过程有多辛苦。
//罗素新:如何实现重庆地区心血管救治水平的整体提升
同时,重医附一院全院层面对于昌都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也是非常重视,为此还专门派出一名教授在那担任了三年时间的院长,在此期间走访了当地很多地区,包括为下面的乡镇卫生院带去了由重庆市卫健委、重医附一院捐赠的远程心电诊断设备。有了这些设备,当地卫生院给患者做的心电图检查就可以直接远程传输至重医附一院心内科,实现快速精准的诊断报告出具。这对于原先位置偏远、医疗水平落后的藏区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所带来的诊疗水平提升无疑是巨大的了,让当地藏区百姓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
在重医附一院的全力帮扶下,近两年,昌都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无论是在溶栓还是介入治疗方面都已能够独立开展,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由此得以显著提升。最终,昌都市人民医院于去年成功通过了胸痛中心的评审。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这一成就的取得对于重医附一院全体帮扶团队是一种甚大的鼓励。
一系列的成就面前,罗素新仍觉得做的很不够。因为相比那些胸痛中心工作突出的省份,重庆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目前,重庆仍有黔江区、巫溪县、城口县以及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尚未有医院通过胸痛中心认证。这四个区县距离重庆市主城区都非常远,以位于大巴山南麓、靠近陕南地区的城口县为例,以前坐车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虽然现在路况好了很多,但仍要近5个小时的车程,其他的几家区县也是类似的情况。
这给重医附一院的帮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再困难也需要做下去,因为越是偏远的地区,当地民众更需要胸痛救治的及时响应,因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稳固的心血管急救网络体系对他们至关重要。
对于罗素新而言,要想构建好覆盖全重庆的心血管疾病救治网络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这里崎岖的山路一样,道艰且阻,唯有初心不变,带你跨越沟壑。
回忆这些年走过的路,罗素新觉得,却似这座8D魔幻城市一样,你永远不确定如今是在几楼。
“而我更愿意是置身一楼的心态,脚下的楼是自己奋斗过的记忆,向上的攀登则是不变的追求……”
责编 | 赵 彤
摄影 | 葳 蕤
陈 余
校对 | 刘 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