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糕点,统治了整片南方人的童年。这种糕点质地滋润细软,犹如凝脂,片薄而色白,具有“白如雪,薄如纸,柔可绕指,抖落成片,入口即化”的特点,同时它还有个高雅的名称:云片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片糕”为何称为“云片”?相传在民间它有这样的一段有趣的历史由来:

乾隆下江南时,途径徐州城,应一汪姓盐商邀请,至其家花园游玩。时逢外面瑞雪纷飞,乾隆凭窗赏雪,好生惬意,突然诗兴大发,便吟起《雪景》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嘴里只是“片儿片儿”地吟着,却一直接不上第四句,望着窗外的大雪发急。正好此时汪盐商来敬献茶点,乾隆正好利用这个吃茶点的机会思考下文,顺手拈起两片,一尝,香甜松软,清新可口,大加赞美:“何来佳点,如此大快口福!”他一片片拈来,吃过十多片之后,向汪盐商问起这糕点的名字。汪盐商如实回答:“这是家中祖传的小食,没有什么名字,外面也没有售卖之处。”并顺势大夸这糕点如何如何好,叩请皇上恩赐佳名。

乾隆答应了汪盐商的请求,想给这个传统的美味糕点起个典雅的名称。他思索了一会儿,忽然想起还没吟完的那首诗,不禁拍案惊叫:“好哇!这种糕点的色彩、形状,不就正如同外面飞舞的薄薄的雪片吗?依朕看来呀,就给此糕点赐名为‘雪片糕’吧!”汪盐商听罢,连忙叩头谢恩。随后,赶忙捧来家中的文房四宝,请皇上题名。乾隆高兴得竟然笔下大意,将“雪片糕”写成了——“云片糕”,这种白如雪薄如纸的糕点由此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较于云片糕之名由来的奇闻趣事,其制作方法更值得一提。与一般糕点制作相比,云片糕有独特讲究。需先将糯米炒熟,熟透且白,然后磨粉,在阴凉地方通风陈放数月最好,这样制出糕来格外松软爽口,黏而不硬。制作时,糯米粉中加适量的白砂糖,拌入猪油,视口味不同,掺入坚果、果干等拌匀,压模成形做坯,连同糕模小火炖制,然后冷却分条,由切机或者切片师傅执锋利的大方刀,刀刀见底,切成叶片,薄如书页,色如霜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云片糕因其清甜、绵软的口感,征服了许多文人雅士的味蕾。明末清初文士沈云有诗赞云:“薄于蝉翼雪云糕,争说饼师手段高。”民国女作家张爱玲回忆儿时梦中的这种糕点“吃着吃着,薄薄的糕变成了纸。”著名词人、画家吴藕汀在《十年鸿迹》一书中写道:“我年过十龄,最喜欢的是人物云片糕……这糕大致横三寸,纵二寸许,雪白的糕片上,有五彩人物……制作很是精美。”我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曾在其散文《胡桃云片》中形容云片糕“其白如云,其薄如片,名之日云片,真是高雅而适当。假如有一片糕向空中不翼而飞,我们大可用古人‘白云一片去悠悠’之句来题赞这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文人雅士对云片糕的赞美和回忆,不仅是对这种传统美食的喜爱,也是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怀念和传承。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云片糕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美味,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记忆。在重要节庆场合,云片糕常被嵌出“百年好合”“福寿双全”“恭喜发财”等吉语,用作结婚、寿辰、乔迁、升职的喜庆礼品。当人们远游,云片糕成了传递乡愁、承载记忆的珍贵“手信”,更是连接游子与故乡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