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医联体’模式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有效路径之一。”北京市第六医院院长卢艳丽在近日举行的“中央主流媒体医院行活动”调研采访座谈会上这样说。
日前,近20家中央在京媒体记者组成的“中央主流媒体医院行活动”调研采访团走进北京市第六医院,并通过座谈会、科室观摩、专家讲解等形式进行了深入采访,并在调研采访过程中与该院多位领导共同深入探讨医美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和医院宣传等工作。
两强联袂,探索创新紧密型医联体模式
据了解,北京市第六医院院长卢艳丽、党委书记张伟才以及党委副书记孔海霞,副院长郭静、魏丽娟等医院领导出席了在该院举行的调研采访座谈会。
另据了解,近年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北京市第六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携手开展深化医联体科室建设,使得优质医疗资源的区域整合与均衡布局取得明显成效。
卢艳丽院长在座谈会上介绍说,位于首都核心区的北京市第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是北京市东城区的区域医疗中心,是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是北京协和医院紧密医联体单位,是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合培养基地,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市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现场教学点,是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是国家药械临床试验备案机构。目前,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模式下,医院的28个科室已与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了深入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卢艳丽院长表示:“近几年,国家鼓励紧密医联体建设,这些政策措施为北京市第六医院的事业发展和医疗资源的再配置指明了道路。”
她随后介绍说:“我们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我们医院的前身是1885年建立的‘道济医院’。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道济医院’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北京市第六医院’,这个名称一直延用至今。我们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的关系,首先从医院文化的历史渊源上来讲就是密不可分的: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的林巧稚女士,当年曾经是道济医院董事会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原任院长、著名的内科专家邓家栋先生,曾任我们医院第一任内科主任。其次,我们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携手建设紧密型医联体以来,两家的‘联姻’关系就越来越紧密。我们六院的28个专科与协和医院签订了协议。两家医院尽管采取了‘错位发展、取长补短’的协作理念,但在质量管理方面却采取同质化的管理措施,在技术、门诊、住院、科研、教学等方面,都采取了同一个标准。比如,去年协和医院把大内科住院医生的规培基地就设在了我们医院。三是在学科建设上,我院胸外科、肿瘤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肿瘤等都与协和医院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作;同时,我们还在科室管理、科室查房、科室行政、科室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各种创新模式的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方面也与协和医院开展了共同的探索实践,我们六院的医务工作人员,一般都会安排到协和医院参加相应的业务培训。”
卢艳丽认为:“随着紧密型医联体的逐步建设与巩固,我们六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将会蒸蒸日上,更会为群众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痛点带来重大的改观,进而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她还表示,“作为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医联体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有效路径之一,我们医院和协和医院的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就已经给予了充分证明。”
北京市第六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医联体肠菌移植中心
携手升级,让再植手术再造生命风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北京市第六医院手足断指(趾)再植及功能再造技术成熟,经验丰富,享誉行业内外。
另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市第六医院通过引进手足显微外科高端人才、配备专业医疗团队及设备,依托与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模式,积极推进中心建设。在京津冀、内蒙、山西、辽宁等地区享有很高知名度,成为了闪亮的品牌名片。
据北京市第六医院骨科手足断指(趾)再植及功能再造中心手外科团队学科带头人王兴东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市第六医院就已经成为了北京市手外伤值班医院,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京津冀地区手足外伤的急诊救治工作。为促进学科发展,打造学科品牌,北京市第六医院手足断指(趾)再植及功能再造中心近日再次升级。目前,这个医疗中心的年接诊量达到了6000余人,开展手术3000余台,年均完成断肢断指(趾)再植手术1500余例,断肢断指(趾)成活率达到95%以上,患者满意度达到99%。
王兴东继续介绍说,目前,该中心已成熟开展断肢断指(趾)再植及功能再造术、严重四肢毁损伤的保肢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等的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治疗等技术。该中心开展的这些难度极高的手术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自体血管转位移植应用于拇指撕脱离断再植术,是医院自主开展的术式,具备极高的创新价值。
王兴东进一步介绍说,该中心还通过医联体建设、远程会诊等特色服务,让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达到与医联体单位同质化医疗服务水平,其精湛的手术技术和多学科协作能力,让众多高难、复杂的创伤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了高效、便捷、及时的救治,帮助更多的伤者回归于正常生活。
聚焦民生,从“小切口”守护人民群众的“大健康”
在采访中,卢艳丽介绍说,北京市第六医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提升本院的医疗技术服务水平。该院注重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医院尤为注重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的融合发展,聚焦民生实事“小切口”,守护人民群众的“大健康”。
卢艳丽继续介绍说,今年8月20日,北京协和医院与北京市第六医院强强联合、共同成立的北京首家医联体肠菌移植中心在六院正式揭牌成立。这一合作不仅彰显了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在肠道微生态研究及临床应用领域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此后,他们将依托深度医联体合作模式,共同探索肠菌移植领域的精准诊疗问题。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完成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精准化肠菌移植治疗13例,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赞誉。今后,肠菌移植中心将逐步开展肠道微生态的相关研究,用以推动肠菌移植技术在更多疾病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
卢艳丽认为,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医联体肠菌移植中心的成立,是医疗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创新。未来,医院将在与协和医院紧密医联体的架构下,力争在肠菌移植领域取得更大突破,成为国内领先、规范、严谨的肠道疾病治疗机构;与此同时,两院还将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医疗服务等方面持续进行深度融合,携手探索微生态治疗新模式,打造高水平的前沿医疗品牌。
北京市第六医院
秉持初心,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北京市第六医院重症医学科作为东城区区域医疗中心的核心科室,担负着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的重任。从开科至今,重症医学科抢救了无数例重症患者,尤其是急危重循环衰竭患者的抢救,更是该科的特色优势。目前,医院重症医学科已经发展成了以心脏重症救治为特色的重点科室。
卢艳丽对记者介绍说,北京市第六医院重症医学科承担着全院乃至东城区属卫生系统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监护、治疗工作。该院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了紧密型医联体的深度合作,聘请了北京协和医学院重症医学科丁欣教授为该院重症医学科的业务主任。该科室与医院的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骨科和普外科以及急诊、心内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开展科广泛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其中,心脏重症的救治能力得到了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顶级专家、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外科专家的一致认可。
卢艳丽详细介绍说,作为东城区唯一有能力开展心脏外科手术的区属医院,一直以来,医院通过与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医联体协作,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大血管病变、缩窄性心包炎等的心脏外科手术。因此,重症医学科一直是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第一“监护人”。近年来,重症医学科已收治心脏外科术后患者200余例,涵盖冠状动脉搭桥术、瓣膜置换术、心包剥脱术、大动脉置换术等高难度心脏手术以及急性心梗、心衰等内科心脏危重症患者数十例。其中,仅在2023年,重症医学科就收治了心脏外科手术58例,并达到了零死亡率,所有患者全部得到了有效治疗,医疗效果普遍良好。
采访即将结束时卢艳丽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第六医院着力打造七大医学中心建设,医院实行365天无假日门诊,并推出了晨间、午间、夜间门诊、日间手术、门诊诊间结算、一站式住院服务等多项便民措施。近年来,该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十大医学人文品牌医院”“北京市老年友善医院”“公立医院质量管理金鼎奖”等称号。
对此,卢艳丽表示:“荣誉只代表着过去,更加卓越的未来,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将秉持全心全意呵护患者生命健康的初心,众志成城,再接再厉,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新、更大的成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