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成为了众多毕业生升学的重要选择。

曾几何时,国内高校中本科阶段的学生都已经算是优秀的了,如今却凭借一纸学历被众多企事业单位踢到了一旁。

即使毕业于211或者985高校,但如同“被需要”的一文不值,初入职场后更是遭遇无数冷遇。

普通全日制本科生面临着毕业就业的强大压力,更不知自己如何才能在之后的职场冲浪活下去。

于是为了逃离竞争程度更甚高校的执念,不少毕业生开始选择考研这条路。

这场第二次高考带来的恶性内卷,甚至让高中阶段的疯狂失控下滑到了大学考试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卷化的考研之路

报考研究生的考生们就像是一座逐年叠加的冰山,更像是奔涌而下的洪水,一再决堤。

从2008年秋季到2019年秋季之间,这11个秋季时间段里,我国研招人数已经发生了尖锐的“反转”性质变化。

2019年之前,我国两年时间分别缩减了34万个硕士研究生名额。

可就在这“压水管”拿水变急的时候,报考数量却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还逐渐增加。

直到2020年,国家又重新扩大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将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增加了38万,为硕士经历的大好前景打了一层银边光环。

可就在这个时候,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仍旧增加了几十万,本科生群体彻底进化为硕士研究生希望的寄托体。

2020年的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到了377万人,从2019年开始前后递增的趋势,一路来到了2023年,依然没有降下来的意思,反而多了36万考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螺旋式上升,令人不禁感到恐惧

然而令考生们没有想到的是,在2022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骤然提升后,学子们本以为可以稍稍喘气的时候,却没想到2023年的报考人数又超过了420万人,而研究生招生规模仅增加了16万人。

面对如此严酷的形势,学子们如临大敌,无不感慨考研如同重演“洪水决堤”的盛况令他们无比焦虑。

据教育部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截至到2022年底,高校数量达到了3013所,其中大专以上一般本科院校占到了近九成。

正是这样数量大、多种类院校增多所导致的一系列后果,人们倍感不适应。

首先是毕业生产生的数量无比庞大,其次是各高校间文化氛围以及优秀人才比例参差不齐,许多普通院校中很难走出科研人才,导致整个社会中科研能力水平逐渐下降,专家资源越来越稀缺。

再者是优质人才在教育资源争夺中混乱不堪的形势。

教育资源逐渐稀缺且越来越分散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局面。

与此同时,在优质教育资源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供需关系决定资源价位。

社会上优秀人才由于文化环境熏陶太少而被浪费掉极为可惜,无人问津不代表无人珍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国先进与落后之间,在有远大理想与只图一世平淡之间,这些优秀人才纷纷举起自己的神笔,为填补社会空白而进修学习。

不得不说,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大学经历已远远不能满足各个行业所需水平,因此许多人将眼光投向了研究生阶段学习即将产生出的更好社会作用。

然而在社会需求与优秀人才需求之间,还有一个无比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育资源供给问题。

随着每年考研人数不断增加,且各高校中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匮乏,为了防止“雨露均沾”,许多高校纷纷提高了自己的研究生名额。

然而这些高校原本所具备的教育资源并没有随着名额增加而提升,名额增加了仅仅是更多的人将要沦为教授敛财、拿不出手科研成果的工具。

由于名额提高与保证质量两者不可兼得,各高校所以作出的努力导致研究生招生整体分数线降低已显而易见。

因此众多学科也纷纷迎来了自己的分数线预测,其中预测整体下滑的大部分学科几乎可以排除异议,只有个别科目可能有小幅上升,例如农学这门科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5年国家线预测

在专家们对2025年全国硕士招生考试进行全面分析之后,他们认为大部分学科的分数线将会出现下滑。

至于历史、哲学等个别学科,有可能存在小幅上涨趋势,但绝不会出现全面上升,以免打击学生信心。

在分析认为分数线有可能下滑的情况下,这个结论也并非专家单方面决定,而是与各高校和社会需求之间供需关系紧密相关。

随着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变化,高校研究方向也需要进行升级更新,以迎合当代社会以及社会未来需要。

然而对于一项全方位更改并不会立刻显现出效果的事项,从长远规划看更改势必会影响其短期利益,因此很多高校不愿意轻易进行变动。

因此,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对于招生名额有了一定量标准,即每个学校所招名额应该与本身师资、教育条件等供给水平相符,但对于各学科专业所招分数线仍旧不具有硬性规定,即使各高校可能与之违背,其后果也不是很严重。

这份未被硬性规定却似乎成为默认共识下,各校也都逐渐推出低分前几名入学者享受各种特权政策,例如奖学金、优先级课程选择等所提高吸引小阳光们选择该校读研积极性。

但这份政策并非长久之计,为了各校未来长远利益,它们必须在预留足够培养优秀人才空间与自由发展之间寻求有效制衡方法。

因此,在将研究生招生和各专业要求进行调整的问题摆上台面的情况下,各校想出的办法就是将分数线降低至一个更好接收优秀人才方案,将落榜考生流入其他高校进行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新政策产生后的第一个年份发生在2022年,当年临考前夕,各校充分考虑当年考题难度所造成的偏差,将往年一贯压平分数线往集体放宽,使更多优秀学员可以进入名校深造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政策很快就取得了效果

据统计,在2023年全国硕士招生考试中,参加考试人员共计476万人,这是从2020年以来报名人数第4次上升人数规模,其中硕士报考人数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也是报考人数4年来第一次实现小幅度增长。

但是由于当年临考前夕分数线调整效果的积极影响,让更多优秀考生进入名校深造学习,导致这届当学员面临着偶然因素引起的大幅度升压。

因此,让许多近乎垫底位置混进名校的人面临后续难度巨大的压力,而且以往这些人顺利毕业就可以步入优秀人才行列,现在情况可能导致他们前途渺茫。

国家线全局下降概率极大。

根据近五届博士后考试以及今年的新鲜研究生考试结果,于本科培养阶段或研究生阶段出现优秀成果的学子数量每五年会出现一次爆炸性增长趋势,这种现象将影响到未来十几年我国优秀人才数量波动,以及影响到2025年国家线变化性质。

这种爆炸式进化对国家线影响非常大,对于本就面临着争夺教育资源严重的问题,各校难以承受更多优秀人才涌入,更意味着他国名校中非科学方向可能有更多成果巨大学子通过网络交流化进行“重跑”的情况出现。

所以从现在专家分析提出2030年之后我国发展可能逐步接近百年前沿水平来看,更能说明我国青年人才并不是仅仅志存高远,更有能力做到高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2025年前国家线走势还有待观察,但出现整体下降趋势已无异议,这是因为,高校招生总量增多调控分数线以兼顾更多优秀人才也是一条相对共识。

即使某些热门学科由于社会人才需求更为急迫而上涨,但对于中国如此人力资源丰富来看,这种微调局部上涨完全不足以影响整体向下走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校名额增加未必是好事,将更多优秀人才压向不适合它们发挥人才作用的行业更万万不可,当政府将更高支付价钱中的一部分拿去让更多学子接受良好教育时,希望它们能冷静考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