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驻昆山记者 朱新国 占长孙
虽然只有大专学历,但22岁的汤臣和其他许多昆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一样,已经提前被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预订”,实现“离校即就业”。“前期相关部门为我们进行对口牵线,利用实习期提前适应,拿到毕业证后就办理入职手续。”汤臣说,目前月均工资约7000元。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汤臣对自己当前的职业状态比较满意,也对未来前景充满期待。“单位还包吃住,目前已往家里寄回了几万元。”汤臣说,自己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个人技能,争取未来在昆山买车买房。
汤臣是昆山高质量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缩影,也是观察昆山就业工作的一个小切口。昆山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依托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带动广阔的产业空间,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让劳动者“劳有去处”“劳有厚得”,就业促进工作连续六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今年前三季度,昆山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促进1.72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增就业总量占苏州大市近四分之一。
呵护重点人群,岗位表和培训清单送到家门口
企业有活力,吸纳就业才有动力。昆山坚持政策、资金、服务“三轮驱动”,先后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0条”和《昆山市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昆山市就业促进工程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举措,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稳定协同发展。四年来,昆山连续每年出台春节期间支持企业稳岗促产措施,龙头企业稳岗留工率超70%,并实施企业吸纳补贴、交通费补贴等政策,通过政策杠杆助力企业稳工促产。
既有“真招实策”的支持,也有“真金白银”的激励。今年以来,通过“免申即享”方式,昆山向6.58万家经营主体发放稳岗返还补贴2.2亿元,并持续实施阶段性失业保险费率调降,为10.53万户企业减负3.84亿元。此外,发放女职工产假期间社会保险补贴、灵活就业补贴等各项补贴超2.4亿元,激励就业信心。
由于孩子渐渐长大,家住张浦镇锦和社区的“全职妈妈”袁女士希望重新回归职场。社区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结合她的个人实际进行岗位推荐,得知其对开网店感兴趣但没有经验后,还专门为其邀请专业的网络运营人员进行培训辅导,并帮助她对接稳定货源和快递驿站,让袁女士实现家庭、工作两相顾。
于民声处观民生。昆山深入实施就业帮扶“暖阳计划”,对昆山籍失业人员开展“3160就业帮扶行动”,建成27家“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持续下沉服务触角、主动对接就业需求、及时解决就业问题,努力将适需的好岗位“送”到居民手中。同时,推出29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培训项目涵盖生产制造类、生产服务类及生活服务类的86个职业(工种)。今年以来,还创新开设两批次共38个“家门口的技能夜校”课程项目,为劳动者充电蓄能,让丰沛的劳动力资源充分释放潜能。
昆山还推出全省首个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工市场,设立柜面服务、求职招聘、特色功能、等候休息四个专区,并打造“人人帮”零工市场线上平台,建立“1+4+N”零工市场体系,为辖区内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主体针对性提供就业指导、困难帮扶、创业咨询、权益维护等公益服务,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就业服务平台。
推动校企“相亲”,为全国大局贡献新份额
作为全国“县域之首”,昆山工业企业总量达2.9万家,不仅为昆山市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便利选择,也为众多新昆山人前来寻梦搭建了广阔舞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昆山外来人口约80万,占常住人口超30%。
“先富”带“后富”,这是属于“领路者”的担当。昆山推进校企合作,积极与全国中西部等人力资源富集地区分享就业机会,在帮助区域企业招聘人才、做好生产保障的同时,为促进全国就业形势稳定贡献新份额。
11月23日,2024“昆玉·金蓝领”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对接会暨技术技能人才秋季专场招聘会在昆山人力资源市场举办。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近80家优质高职院校与昆山近百家重点企业面对面对接洽谈,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风中透着寒意,却挡不住这场校企“相亲会”的脚步。昆山人力资源市场大厅内人头攒动,暖意融融。一边是高职院校与重点企业间的热络对话,一边是高技能人才迫切向招工企业咨询岗位需求,一侧展台上高端智能装备在展示“绝活”……同步举办的技术技能人才“线上+线下”招聘会上,重点企业共端出400余个优质岗位、近3000个用人需求,其中年薪10万元以上岗位需求超1000个。
“昆山多家知名企业成为我校招聘会的座上宾,近年来在昆山就业的毕业生日益增多。”黑龙江工商学院党委书记陈冬梅说。2021年起,黑龙江工商学院连续三年被授予昆山市人力资源合作计划“显著贡献奖”殊荣,与昆山跨区域开展人力资源合作,将校地合作推向更高层次。
2020年以来,昆山依托“20+20”跨区域人力资源合作计划,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政校企跨区域人力资源合作奖励。同时,在全国布局合作基地(院校)超350个,每年为昆山重点企业保障用工10万人以上;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结对,累计开设“昆山班”“冠名班”超600个,在满足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迫切需求的同时,也为全国各领域技术技能人才搭建求职绿色通道。
涵养“科创森林”,催生高质量就业辐射效应
创新创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石,也是扩大就业、实现共同富裕之源。在着力拓宽技能人才蓄水池的同时,昆山也在通过自我产业结构的创新重塑,不断激发创新带动就业的内生力。
顺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昆山聚焦“靶向引才”,深入推进著名高校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不断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级。自2007年至今,活动已累计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的1600余名硕士博士参与。
清华大学博士李峥正是因此与昆山结缘。如今,他的身份是与导师南策文院士等创办的清陶(昆山)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仅经过八年时间,公司就入选了福布斯中国高增长瞪羚榜单,获评全球独角兽企业、中国独角兽企业,各类子公司和研发机构遍布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等多个地区,创造了千余个高端就业岗位。
与引进人才相比,怎样成就人才,使其真正扎下根,施展抱负、实现理想、圆满事业,是更重要的后半篇文章。昆山推进产才融合,打造科技金融支撑、科创空间承载、技术创新、梯次培育“四根链条”,努力让一粒粒科创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不断锻造产业长板,催生就业辐射效应。
目前,昆山拥有募资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发展投资母基金、募资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募资总规模5亿元的昆山天使投资基金,形成政府与金融机构、社会企业互相补充的格局;深入打造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夏驾河科创走廊、花桥国际创新港、淀山湖北部湾科创带等科创载体,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累计达244家,科创载体面积达899万平方米,实现项目承载空间最佳配比。
企业规模的“大小”,关乎就业的“容量”。昆山还着力编织“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链条,推进分类建库、梯次激励,涵养“科创森林”。目前,该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072家,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800家,加速壮大产业创新版图,不断拓展高质量就业的未来空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