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浪潮涌四方,三明模式绽光芒。十城试点启新程,福泽万民谱华章。”各位老友们,今天咱得好好唠唠这在医疗领域掀起波澜的“三明医改”。这事儿可不简单,它就像一把火种,即将在全国范围内点燃医疗变革的熊熊烈火,关乎着咱老百姓看病就医的切身利益,也牵动着各地医疗体系的神经。
我有个在福建三明的老同学,前些年每次聊天他都跟我吐槽当地医疗的种种问题,什么药价高得离谱,去医院看病排队排到绝望,医生也因为待遇问题工作积极性不高。可自从 2012 年底三明启动医改后,情况那是大不一样了。有次我去他家做客,他兴奋地拉着我说:“你知道吗?现在去医院看病,药费降了好多,而且医生们的态度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感觉整个医疗环境都焕然一新了。”这就是三明医改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这三明医改的核心啊,就是“三医联动”,医药、医保、医疗协同推进,这就像是一个紧密咬合的齿轮组,缺了谁都不行。就拿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来说,公立医院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出厂价是多少,病人就付多少钱。以前医院靠卖药赚钱,现在这条路给堵死了,患者的药费负担一下子就减轻了不少。我还记得有个数据,2012 年三明全市 22 家公立医院的药品费用环比下降了 1673.03 万元,这只是一个月的数据啊,简直太惊人了!而且三明还推行带量采购,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哪家药厂价格低就采购哪家的药,这又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再说说医务人员的收入问题,这也是医改的关键一环。以前医生们辛苦工作,可收入却不尽如人意,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现在呢,从 2011 年到 2022 年,三明市公立医院工资总额由 3.82 亿元增长至 20.44 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年薪水平由 4.22 万元增长至 16.34 万元,医师平均年薪更是由 5.65 万元增长至 20.11 万元。这背后是一系列薪酬制度的改革,像院长年薪制、全员目标年薪制等,让医务人员的收入和工作绩效挂钩,大家干起活来可有劲了。
三明还在构建健康保障体系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说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把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整合在一起,资源共享,服务同质化。以前农村的老百姓生了病,得大老远跑到城里的大医院去看病,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了。还有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把医保基金按年度、按县域、按人头包干给各总医院,超支不补、结余留用,这就促使医院和医生更加注重预防保健,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既节省了医疗资源,又保障了老百姓的健康。
现在啊,有消息说三明医改将在 1 月份在十个城市试点,网传的城市有湖北十堰、河南周口、山西长治、广东惠州、河北石家庄、江苏盐城、浙江湖州、湖南湘潭、安徽合肥、广西南宁以及福建泉州,虽说这消息还没找到文件出处,但国家卫健委 8 月份也明确发文说医改未来 5 年要覆盖全国,这大势是不会错的。
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在积极探索医改路径的。就像江苏省东台市,通过数字化赋能基层医疗,实现了村卫生室与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农村居民再也不用为了看个病跑断腿了。贵州省遵义市突破编制管理限制,增加公立医院人员数量,提高医务人员待遇,让医生们能安心工作。湖北省宜昌市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医院的硬件条件越来越好。
不过这医改的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地方担心改革会影响医院的收入,或者增加患者的负担,所以不太愿意改。但我觉得吧,三明的经验已经证明了,只要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有担当,下定决心改革,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咱们老百姓都盼着医改能顺利推进,让大家都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但这改革过程中,怎么平衡医院、医生、患者和医保之间的利益关系呢?各地在借鉴三明经验的时候,又该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医改之路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
参考文献:
《中国医疗改革历程与发展研究》
《三明医改模式深度剖析》
《地方医改实践案例集》
《医疗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解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