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河南医疗,一定要关注本号

长年无休,每篇都是精选

这几年,洋节在国内确实大大受挫,去年朋友圈还有反对和支持的声音,今年几乎没咋看到,只有个别人转发长津湖表示反对。

我一直没明白这和长津湖有啥关系,烈士们牺牲生命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后代自由自在的,想吃饺子吃饺子想吃火鸡吃火鸡吗?

烈士们反对的是后代被强迫,而不是后代自愿做某件事后被强迫。

热衷洋节的群体主要是两个,年轻人和商家,可以说是二者一拍即合。年轻人里又是学生最活跃,现在校门内,教育局管死了学生,校门外,城管管死了商家。

你可以说管的很成功,但是,后遗症也出现了,这两天和前些年不同,没人出来消费。外国的在华人士也没有任何认同感。会让免签的效果打折。

学生是否开心,我不知道,但是自古被批重利的商家确定不开心,因为这种损失是真金白银:大冷天,不是周末,没有节日,谁出门干吗?

那些年,洋节火时,这两天大街上到处都是人,特别是商业区,各个商家拼命摆设。还有新闻报道出轨的人最怕洋节,不好安排时间。

我甚至严重怀疑洋节就是商家鼓捣起来的,比如情人节,没有情人节谁会同一天买鲜花买巧克力看电影吃西餐,甚至去酒店浪?

刺激消费是需要氛围的,比如衣服挂在商店里就特别好看,因为灯光和环境设置的特别好。这估计也是商家在平安夜情人节那几天搞起圣诞树和气球的原因,高大,喜庆,瞬间把氛围拉满。

在这方面,七夕节没法比,老人交给我的习俗是: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12点以后,蹲在葡萄树底下,可以可以听到天上鹊桥相会的牛郎和织女的谈话。

那个时候没有小电影,想看这类香艳镜头要么自己搞要么偷看,听新人入洞房是保留节目,现在网络上到处是这种视频,有必要费事去看牛郎织女?看陈冠希多好。

再说,听他俩说话不如约个女的去电影院、去酒店……

因为我们脱离农耕社会的时间短,农耕文明下的节日故事没有经历工业文明社会的改版,它只经历了农耕社会一年又一年的改编成了当时大家喜欢的情节,但是不适应工业文明社会,甚至与之相悖。

有些习俗需要保留,有些需要放弃。

比如春节,鞭炮这个习俗会被保留,团聚会被保留,休假会被保留,压岁钱也会,但是串亲戚不会。甚至因为拿个脸盆磕头更有意思,磕头也因此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压岁钱有了抢红包也有了更强的生命力。

但是,如果不增加新的内容,也就是不改版,我真的不建议孩子们过七夕:一个穷小子偷看女人洗澡,把人家的衣服藏起来,然后在这种严重不对等的条件下把女人领回家……这和拐卖妇女有啥区别?我要是王母娘娘,会直接把牛郎放到火山烤,而且永远让他有知觉。

回到开头,洋节和中节,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绝对,比如过去的自行车叫洋车,过去的火柴叫洋火,过去的短发叫洋鬼子,现在还这么叫吗?当时在义和团眼里,用火柴都是可以杀头的。

你有了,普遍了,就不是洋的了。

鲁迅一百年前说过:只要是食物,不管是哪里来的,身体壮健者就会承认这是好吃的东西,想吃就吃;只有那些体弱多病的,才会经常考虑,这个吃下去会不会伤胃,那个吃下去会不会上火;还有一大套“吃也无害,不吃更稳妥”,“吃了或许有益,但还是不吃最好”之类似是而非不得要领的理由。这种人,肯定是会“日见其衰”的,因为他整天过的战战兢兢,人活着,“活气”却早已失去了。

作为医疗号,更没法恶意排斥,因为现在的大医院,除了中医诊所外,到处都是西医。去除了西医,医院里纯中医还剩多少?能救命的手段还剩多少?遇到脑瘤骨折换肾,中医能处理吗?拍胳膊抢救心脏骤停?那是河南一些不要脸的媒体才相信的。

拿来能用,就是你的!生活中用到的东西都不是我们发明的,你用的时候不是心安理得的?手机也不是华为发明的。

美国佬对春节没排斥,每年春节,华人举行盛大活动,他们的城管没管,政要也会参与。

在经济下行下,要刺激消费,需要刺激到位,更需要少管。改革开放,开放好理解,改革其实就是不管那么多了:喂两只鸡到街上卖不再被割资本主义尾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