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年大修,12月26日,正阳门箭楼重新向社会公众开放。这是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又一处向社会开放的重要遗产点。
试运行期间,正阳门箭楼采取全员实名制免收费预约参观。观众可进入正阳门箭楼,参观《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专题展,眺望南中轴景观,感受独特的京味文化,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
市民在拍摄正阳门箭楼。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试运行期间,每天预约人数为800人左右
据了解,此次开放区域为正阳门箭楼地面、北侧城台及展厅一至四层。箭楼内一至三层设有《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专题展览,分为遗产描述、遗产价值、保护与管理三个部分。
专题展部分,观众可以看到千斤闸、康熙南巡图之回銮图(复制品)、祭天礼器一组8件(复制品)等展品。其中,千斤闸是北京城内现存仅有的一个,观众可以看到其原理的动画演示,了解古代科技。康熙南巡图之回銮图描绘了康熙皇帝1689年第二次南巡的盛况,图中可以看到清代正阳门的样貌。
箭楼展厅入口处展示着正阳门的老照片。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从箭楼的三层、四层,观众可以眺望前门大街,最远可以看到中轴线的最南端——永定门,适合观赏、拍照。
“展览是一方面,箭楼楼体本身也是一大展示对象,希望通过此次开放,观众能够了解建筑特点。”北京市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室负责人黄潇介绍,正阳门箭楼在上世纪90年代初短暂对公众开放过,此次开放是时隔30余年,再次对公众开放。
“此次开放之前,进行了修缮工作,布置了北京中轴线专题展览,增设了一些公共开放的服务设施。目前,正阳门箭楼处于试运行阶段,时间为半年左右,等相关价格主管部门定价程序走完以后,将实行收费措施。”她说。
黄潇表示,考虑到文物建筑的安全,试运行期间每天的预约人数为800人左右。“正阳门箭楼的一大特点是台阶多且窄,这也是为游客的安全考虑。”
箭楼一层北门的文创空间同步开放,观众可以买到带有正阳门元素的明信片、冰箱贴等。
嘉宾在观看箭楼展览。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历经四年大修,保持原汁原味
70多岁的朱茂锦生在前门,长在前门。他表示,能看到正阳楼箭楼重新对公众开放,感到很兴奋。“上小学的时候,往南看是永定门、五牌楼。正阳桥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底下是护城河,还有电车叮叮当当地在前门大街经过,那场景历历在目,是最美好的记忆。”
朱茂锦表示,作为中轴线上的居民,他一直关注着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前不久看到中轴线申遗成功的信息也很激动。“今天进来一看,真是采用了原来的作法、原来的工艺,尽量保留了历史信息,我觉得特别好。”
资料显示,正阳门箭楼建成于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是北京老城城垣结构的标志性建筑,体量宏伟高大,是前门地区的景观制高点,向南可遥望永定门。明清时期与正阳门城楼、瓮城等共同构成一组兼具防御性和礼仪性的城门建筑群,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缘优势与文化内涵。
2020年10月,正阳门箭楼修缮启动,对象包括箭楼城台、浮雕、窗眉、室内木构件油饰、屋面等。修缮中,每一处都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
展出的燕京八绝铜胎掐丝珐琅作品。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北京中轴线台历》和纪念封首发亮相
首日开放当天,正阳门箭楼内举办了以“正阳新生 当阳而立”为主题的开放活动。“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播小使者”代表小熊乐团演唱歌曲《北京雨燕》。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杨振向北京中轴线基金会捐赠长达7.8米的立面长幅国风图文画卷《北京中轴线图卷》,并由基金会转赠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
嘉宾将“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正阳门箭楼”两枚印章盖在正阳门雕刻凹版画上,留下永久印记,标志着正阳门箭楼正式向公众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开放当天,《北京中轴线台历》和纪念封首发亮相。北京邮政工作人员介绍,纪念封上可盖今天的日期邮戳。“首批共印制1000封,今天现场有100封,观众可现场购买。后续,预计观众也可以在中轴主题邮局等购买。”
嘉宾将两枚印章盖在正阳门雕刻凹版画上,标志着正阳门箭楼正式向公众开放。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预约方式
试运行期间采取全员实名制免收费预约参观。观众可在“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预约次日起7日内门票,并选择参观时段进行预约。预约放票时间为每日17:00。需至少提前一天预约,无现场售票。
观众需使用实名注册手机号进行预约,每个账号每个参观日至多预约5人。每个证件号每日只能预约一次。预约成功后,系统将自动发送预约成功消息通知,请妥善保存。使用虚拟手机号码完成注册的相关账号将被及时清理,同时取消相关预约。
残疾人、行动不便者、无自主行为能力观众以及未满14周岁少年儿童预约参观须有成年人陪同,陪同人按规定预约参观。
因正阳门箭楼属非免费开放场馆,试运行结束后,将实行收费预约参观,相关票务及具体开放信息以“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公告为准。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白爽 校对 陈荻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