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周一,坐诊日。袁希福院长和往常一样开诊,前面几位患者的情况,颇有相似之处。
以陈师傅为例,他来自山东临沂,罹患肝癌,自确诊后就开始介入化疗+放疗,但是前几次效果还不错,缩小了。可是后面反弹了,复查发现“肝内新发转移病灶”。于是咨询医生意见,又加入了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结果此次到我院就诊时,已经腹水严重,不能进食,肝部病灶也在进一步增大。
家属心情低落,说是:“当地医院已经不给开药了,就是住院输着液,干耗着。”这什么意思呢?已经“没办法了”,他们也非常苦恼,开始时还挺好,就这半年没想到恶化那么快,眼见着化疗,化着化着人越来越差。
听家属介绍情况,袁希福院长感叹,这就是典型的“过度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癌症治疗的进程中,尤其是晚期阶段,一味执着于消瘤并不一定是明智之举,因为很多时候病人并不能从中切实获益。袁希福院长秉持的观点是着力于扶元气,原因在于癌症本质上是在持续消耗病人的元气,其病情发展类似“慢性病”,如同滴水穿石般,一点一点地损耗身体元气,直至器官衰竭走向死亡。而扶正之法能够有效地将病程延长,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这就好比一棵枯树,被虫子侵蚀得千疮百孔,就剩下几个小树枝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一味地使用激进的治疗手段,对着枯树使用杀虫剂、砍掉坏树根,可行吗?不行,此时重中之重是要保护好这仅存的 “小树枝”,因为患者康复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上面。
过度治疗无疑是一条弯路,可是却一直有后来人前赴后继,不断犯错。每次见到这类患者,袁希福院长既为病人惋惜,又为治疗痛心,他说,如果不直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坦言相告,很多患者可能会误入歧途,这对于病人而言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他总是说:“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少走弯路,其实就是踏上了康复的捷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