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视频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广州沙湾,一块民间工艺大师辈出的历史文化宝地,南粤工匠何世良便诞生于此。这位广东省非遗砖雕的代表性传承人,曾因创作出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全球最大砖雕作品而为世人所知。但很少有人知道,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何世良却常因沙湾砖雕的传承和未来感到忧心。
现代建筑在不断更迭,传统的砖雕还有用武之地吗?在近日播出的纪录片《南粤工匠》第二季中,何世良从头寻找沙湾砖雕的根与脉,并在与下一代的灵感碰撞中摸索让传统工艺与新时代相逢的路与径。
从古建筑中,重拾沙湾砖雕绝艺
走进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宝墨园,很多人都会被眼前的巨型砖雕影壁所震撼。这幅名为《吐艳和鸣壁》的砖雕作品,长22.38米,高5.83米,30000多万块青砖上,以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工艺精雕细刻了600多只动态各异的鸟、100多个品种的花卉树木。整幅砖雕作品,近观玲珑剔透,远看气势恢宏。
《吐艳和鸣壁》的作者正是何世良。从设计绘图到雕刻镶嵌成壁,他历时三年半完成了这幅于2002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巨作。很难相信,当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手艺人。
砖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砖为雕刻对象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古建筑中运用广泛。沙湾砖雕脱胎于岭南水土,不同于北方砖雕的粗犷浑厚,其风格精细纤巧如丝.因此被赞为“挂线砖雕”。
何世良生于沙湾,从小便看着当地的老工匠们重修沙湾古镇的标志性建筑留耕堂。在这座岭南宝藏建筑中,藏着石雕、木雕、砖雕、灰塑等多种雕塑形式,让幼年的何世良深深着迷。后来学砖雕,何世良没有师父,正是从留耕堂等岭南古建筑中寻找学习样本。沙湾这片文化沃土,给了何世良成长为一代工艺美术大师最好的养分。
三年前,何世良完成了心愿之作《古韵薪火·盛世腾芳》,“一直以来,我都想用砖雕的形式来表现沙湾的传统文化”。这部作品涵盖了北帝巡游、沙湾飘色、沙湾鱼灯,以及沙湾特色的美食、龙狮、兰花和广东音乐等,几乎就是一部沙湾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通过这幅砖雕,何世良完成了对这片土地的反哺。
扎根沙湾文化土壤,与变化共存
何世良的儿子何喆,如今也是一名沙湾砖雕的学徒,“从小我就受我爸的影响,立志想成为一个跟他一样厉害的人”。但时代变迁,两代人在创作时,理念常有摩擦。
在何喆看来,父亲对艺术的要求太高,有点完美主义。他认为,创作的效率也很重要。在《南粤工匠》第二季中,何喆忍不住对总是要求自己练习手绘图纸的父亲表达了不满:“用AI来画,不是更快吗?”
何世良闻言并未生气,而是反问了儿子三个问题:“AI是不是可以代替你的全部所想?AI能不能完全做到你想要的风格?AI可不可以锻炼到你的基本功?如果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们再来讨论。”
在单独面对镜头时,何世良坦承,自己绝非古板之人:“任何一个门类的艺术,都有很多条路可以走。AI也好,数控技术也好,对传统手艺都有冲击,这一点我们应该接受。”
何世良只是觉得,沙湾砖雕的传承自有其根脉,不应随着流行的变迁而断绝。于是,他带着儿子去私伙局听粤曲,到甜品店吃姜撞奶,在废弃的砖堆里找一块最适合砖雕的青砖……慢慢地,何喆理解了父亲的执着,也感受到了自己与这片土地的更深连接。
何喆同时也是一名视频博主,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用创意视频传播砖雕艺术,通过互联网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砖雕。
“从前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东西,现在开始觉得肩膀上的责任很大。传承家乡的文化,这是一种使命,我觉得自己责无旁贷。”何喆说。但他并没有放弃AI。相反,他用AI做的砖雕传播短视频还受到了父亲的赞赏和鼓励。视频里,一个个砖雕人物都“活”了起来,别致的创意让沙湾砖雕在年轻人群体中知名度大涨。但与此同样,何喆也一直记得父亲的嘱咐:“基本功、审美能力和个人风格,这些都是AI帮不了你的。”
何世良透露,除了儿子,他还会教更多年轻人做沙湾砖雕,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沙湾手艺人。他相信,只要匠心代代相传,沙湾砖雕就能青春长存。
▻▻▻
编辑 | 晓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