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钱币圈子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不懂得“基础规则”,就想暴富。当然我也理解,这是人之常情,但你要知道在收藏行业不是菜市场买菜,很多东西是不能触碰的。

比如一位泉友说自己有一枚“西王赏功”,那可是一等一的珍品,市场价超过上百万,怎么很多行家都跟他说。

要么是假的,要么就不能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你要理解,这个市场能稳定运行的一切大前提,就是首要是保护文物,次要才是收藏买卖。

西王赏功的特殊意义在于,不管金、银、铜三种材质,都是绝世稀少的大珍。1963年上海博物馆收到一枚,堪称孤品级别。

而在整个世界的拍卖纪录,数量也是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它代表的是明末那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这一切都因“张献忠沉银大案”的告破,而打破了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几年前,在 四川、陕西、湖北等一些地区的古玩市场,突然出现了很多西王赏功的金银铜钱币

然而,没得到重视,某些专家认为这种存世量只有数枚的钱币,怎么可能一下冒出那么多,肯定是假的。

这也造成了“江口沉银”的宝藏被大量盗掘的悲剧,虽然后来大案破了,也抓了很多人追回了很多珍贵文物,包括数百枚西王赏功。

但不可避免,还是有一些流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些年,某些大拍卖会上,突然出现一些此种钱币,不约而同的都拍出了天价。人们都猜测,这突然多出来的,就是流出去的,至于是走私还是其他方式,我们不得而知。

更要命的是,国内某评级公司,也入盒了西王赏功,这不是明晃晃的“打脸”吗?某知名主播还把东西明晃晃的拿出来,秀给观众们看。

后面就没消息了,应该是当事人被提醒过,你懂得......

这种有明确出土(出水)来源的文物,还是受到重点关注的,更是离我们没多少年的。敢这么搞,那真的作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听过那些拍卖公司的某些“内幕”,就会知道,有一批专业的文物贩子,通过各种方式“洗白文物”以达到“合法身份”的目的,然后再拿到拍卖会上去拍卖。

这不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达到一定级别的文物,就必须要有相关单位给予的“身份”。就算现在《文物法》放开限制,老百姓也能收藏文物了。但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只能交流。

过往的那些“熟坑”钱币之所以能买卖,可能是因为“管不过来”。但西王赏功这种“特点”非常明显的钱币,只要是真品,敢没有“身份”的就拿出来卖,那就触犯法律了。当然市面上大部分都是假货就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关于“文物”的标准,很不清晰,也有很多收藏者表达了困惑,但这就是当下的收藏环境,你改变不了就只能适应。

不想让人抓住“把柄”,就只能别碰那些“生坑”的东西,战战兢兢的搞收藏确实无奈,但保护文物的意识还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