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提到增程式技术,大家总是嗤之以鼻:
因为别人都是用发动机直驱,它还要转换成电量一次——简直是“脱裤子放屁”。
鉴于此,业界没人看好这个方向,对于理想汽车的选择,纷纷感到无语!
然而,五年后的今天,大家却纷纷开启了“增程化”的道路,几乎大多数厂家都变成了“理想汽车”。
为什么会有这么转变呢? 从“人人喊打”到“争相追逐”,增程汽车到底做对了什么?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件事情!
提到这个问题,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还不是因为消费者喜欢!”
说白了,消费者本身并不太懂技术,只要用着顺手就行,至于背后的缺点,他们并不在意。
这番看法乍一听没错,但问题是——在汽车技术选择如此多元的当下,消费者为何偏偏独宠“增程”呢?
这显然不是一句“消费者乐意”就能简单解释的。
深究其原因,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理想汽车把“增程技术”的应用做到了近乎完美。
譬如早些年雪佛兰也做过增程车,从时间上看甚至比理想更早,但他们成功了吗?并没有。
理想汽车则不同。
他们发现消费者并不喜欢用油,于是果断把电池容量做大。
结果一试才发现——消费者对这种模式毫无抵抗力。
因为你用油再省,哪里比得上用电呢?
关键是用电的体验还很爽,既没有噪音,还没有震动,动力还很强劲——几乎就接近完美。
于是乎,在“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口号下,理想 one一炮而红,迅速打开了增程市场。
这个逻辑,其实和插混的崛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插混之所以能打败“油混”,成为目前市场的主流,核心原因也是电池变大了。
说到底,我电池大就能跑得更远,动能回收更强,更省钱,动力更好…
你再精妙的设计,在我的“大力出奇迹下”,最终也只能败下阵来。
所以,不少人才会开玩笑地说:
你别管我插混5-6年后电池衰减如何,我衰减到完全不能用了,无非是变成了一辆油混车,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当然,只论电池变大了,倒不至于将增程车带得这么热。
要我来看,“冰箱彩电大沙发”还要分一半的功劳!
听上去似乎不可意思,因为就这玩意,太没有技术含量了,还要分一半的功劳?
但事实来看,就是如此。
因为消费者对这些“大空间+高配置”的东西向来就很感兴趣,只是一直以来,都被合资车企压制了。
说白了,在合资车时代,车企们认为“中低端消费者”不配——不配拥有超大的空间,不配拥有更舒适的配置。
或者某种程度上,他们认为:这玩意给普通车了,超豪华车型就没办法拉开差距了。
这不是“指责”,这就是现实!
因为大家回想一下就会发现——20年前,甚至10多年前,我们真的没有选择。
毕竟,市场上的产品都是“按规矩来的”,普通人别奢望太多。
普通人买得起的车,就得接受粗糙的做工、局促的空间,以及基础到不能再基础的功能配置。
车企们觉得,这样才符合成本控制,也能维持豪华车的溢价能力。
但理想的出现,直接打破了这套“鄙视链”。他们告诉消费者:
谁说普通家庭不能拥有“冰箱彩电大沙发”?凭什么这些东西只能服务于少数人?
我不仅能给你配上这些豪华车才有的东西,还能通过更高效的增程技术,让整车成本维持在一个小康家庭都能承受的范围内。
这一下,消费者的欲望被彻底释放了。
原来“大空间”不再是豪车专属,普通家庭也能享受;原来“高配置”也不是花里胡哨,而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更关键的是,理想做这件事的时间点,刚好踩在了消费者的心理爆发期:
家庭结构变迁带来的多功能需求,消费升级与对品质生活的向往,让这套组合拳打得特别精准。
于是乎,增程技术就被带热了,大家纷纷开始追逐。
也正因为如此,增程技术成为了家用 suv 的代名词,与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直接挂钩,纷纷被各大车企所效仿。
所以,与其说是增程技术的成功,倒不如说是“长期被压抑”的市场需求,突然被满足了。
所以,带火了这个技术,带动了这种车型,不是吗?
总的来看就是,增程技术的成功,既是理想汽车对消费者需求把握的结果,也是市场长久压抑后的一次释放。
它用“冰箱彩电大沙发”打动了无数普通家庭,也重新定义了家用SUV的标准。
或许,这才是消费者和市场相互成全的最好故事。
对此,大家是否认同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