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王师傅照例到揭阳市人民医院复查,可是拍了片子以后,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接通,“您好,这边是广东医科大一附院的,能问一下患者王映波现在情况如何了?” 我就是,“你是?你还活着?”一听这话,王师傅就有些不乐意了,怎么说话呢?可一聊天才知道,当初那一批肺癌病人基本上都没了,这话一说,王师傅顿时有些唏嘘。
王映波,肺鳞癌复合小细胞肺癌,2019年2月21日在当地医院确诊,后至广州寻医,在广东医科大一附院评估不能手术,遂开始放化疗,5次化疗+30次放疗后,病灶较前缩小0.7cm,但多发淋巴结,此时身体也扛不住了,不能吃喝,虚弱乏力,无耐返回揭阳休养,在当地继续化疗,仍是不行,医院评估“也就半年到一年时间了”,谁知道妻子带他找袁希福院长吃中药后,病情稳定下来了,至今已康复5年。
为什么他和别人不一样?
在2024年5月参加“龙年中国行”武汉站活动时,王师傅深有感慨,他说:“一是,感谢袁院长的中药;当初以为看中医到哪都是一样的,根本没报有希望。二是,感谢我的老婆;是她支持我,领着我去郑州看病。”
1.中医抗癌的流派繁多,理念不同,用药不同,效果不一。而袁希福院长的观点认为:“虚、瘀、毒”及阴阳平衡失调,是肿瘤产生和复发转移的基本病机。
元气的盛衰则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基于此,“三联平衡”理论中的“扶正”正是抓住了肿瘤治疗的根本,对病患的元气进行“扶正”,从而起到肿瘤治疗过程中“釜底抽薪”的功效。
2.另外,在抗癌的道路上,信心与家庭的温暖,才是真正的 “利器”。
袁希福院长常说:“信心不足成遗恨”。他认为信心是抗癌的基础。在坐诊时,院长发现不少肿瘤病人原本治疗进展顺利,却突然有一天表示不想继续治疗了。经过深入了解,发现主因是周围人总是说什么 “治不好”、“没救了”、“癌症是绝症”,认为与其花钱遭罪,不如把钱省下来,享受剩余的时光。
这些患者身处其中“被怀疑到自我怀疑” ,怎能不信念崩塌?如此一来,心灰意冷,丧失信心,最终抱憾终身。
曾经,袁希福院长也不太认同心态好就能病好这一观点。然而,经过大量临床病案的实践,他发现那些生存期长、疗效好的患者,大多是乐观积极的人。因此,想抗癌先要树立信心,而信心的关键来源便是家人的温暖与亲情的支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