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4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求恩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

1936年7月,在德国和意大利支持下,佛朗哥策动军队叛乱。白求恩毅然辞去了在医院的职务,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在当年10月带着手术器械和医疗用具踏上了赴西班牙之路。当时的西班牙正在经历内战的苦难。白求恩在马德里市成立了一家“加拿大输血服务机构”,号召市民们前来献血,并很快得到了逾千马德里人的热烈响应。随后他又从法国购买了一台小型卡车,装载上医疗设备,按照当时最新的血液保存法,将新鲜血液分瓶放入车内冰箱贮存,把车子打造成一个流动血站。这个流动血站一开始仅仅只是在马德里近郊服务,为附近的100多家医院和卫生站提供输血帮助,但后来它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其他城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2月,西班牙南部重镇马拉加的局势突然恶化,10余万马拉加人背井离乡,踏上前往阿尔梅利亚的逃亡之路。白求恩震惊于马拉加难民的惨状,迅速与自己的助手驱车赶赴阿尔梅利亚,帮助救治伤员。面对逃亡的难民,白求恩决定,卸下车上的医疗设备,用车来运送那些行动不便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在不眠不休的4天中,他们开着这辆能载30到40人的汽车,在长达200公里的道路上往返奔波,帮助近300名老人和儿童成功抵达阿尔梅利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帮助难民上救护车

1938年1月2日,他带着足够装备几个医疗队的药品和器材,从温哥华乘海轮前往香港。3月31日,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毛泽东亲切接见了白求恩一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流动医务队

1938年6月,白求恩来到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为了改善医疗条件和培养医务干部,他亲自设计并参加施工,于9月15日利用山西五台松岩口村龙王庙改建成有手术室、消毒室、医务室、洗涤室、病房等设施的外科病室,被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命名为“白求恩模范病室”,它对改进晋察冀边区医疗卫生工作和救治伤病员,起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模范医院开幕典礼后白求恩与到会同志合影。左起:胡仁奎、聂荣臻、邓拓、白求恩、宋劭文、潘自力、叶青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白求恩和木工一起在山西五台松岩口制造医疗器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 白求恩在模范医院手术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白求恩在山西五台松岩口模范病室做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白求恩在模范医院检查八路军伤病员

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术300余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大批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白求恩在老姑休养所检查八路军伤病员

1939年2月,白求恩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 白求恩大夫在前线抢救伤员

1939年6月,白求恩从前线回到冀中根据地的司令部,他一针见血地提出要在根据地成立卫生学校,为八路军培养更多医护人员。在聂荣臻的帮助下,边区卫生学校成立,白求恩不仅精心为学校撰写教材,而且还致信援华委员会,寻求经济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8月,在唐县和家庄编写医疗教材。

白求恩用他心爱的爱马仕打字机写下了多得惊人的信件、报告、短篇小说和散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求恩花大量时间救治村民,特别是儿童。这张照片摄于1939年,能看出他当时有多瘦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10月24日,晋察冀涞源县一个临时手术室,白求恩大夫为受伤的士兵做手术。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白求恩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伤口感染,但他仍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救护。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白求恩大夫遗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11月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白求恩墓落成。边区八路军与人民在墓前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唐县军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尔曼白求恩同志墓,1953年迁葬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石家庄

1939年11月11日,白求恩知道自己或许已经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给聂荣臻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也可称作遗书。“两个行军床,就给你和聂夫人吧,那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了。马靴和马裤留给冀中的吕司令。纪念品也给贺龙将军一些。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并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这些,就是他仅有之物,多么无私的共产主义战士!另外,他也提到了自己的前妻“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生活的钱,分期给也可以。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希望能向她说明,我是十分抱歉的,但同时也告诉她,我曾经是很快乐的。”

我们都知道白求恩完全可以过上安稳富足、有爱人相伴的生活,但是,为了理想,他把这些都放弃了。他将生命留在了一个原本完全陌生、与自己可以说毫不相干的地方,哪怕最终他还有牵挂,但他仍说这是他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对此,我才疏学浅,只能用毛主席那句话来概括: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以上彩色照片为后期修复上色,原图都是黑白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