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戏楼里,看音乐剧是什么感受?音乐剧《金风玉露》于12月24日在湖广会馆正式开启演出,12月21日冬至,北京青年报“青睐”的20名读者,先睹为快地沉浸式体验了一回。
置身于古韵盎然的建筑之中,观众仿佛是穿越时空的旅者,亲历百年前的悲欢离合。舞台上演绎着历史长河中的爱恨情仇,而台下则是一派古典雅致的风情。桌椅古香古色,手写的座签透露着温馨,桌上摆放着《金风玉露》特制茶点,手中的特制票根,更是承载着满满的时代印记。
午后阳光斜洒屋内,柔和了舞台的光束,却加深了戏剧的沉浸感。剧情起伏间,观众情绪随之波动,与演员共呼吸,同感受,仿佛穿越时空,共享每一个情感的瞬间。
演出落幕,步出湖广会馆,仿佛从一场跌宕梦境中苏醒。恰逢冬至,剧组细心地赠予观众饺子造型的挂饰,就这样,温暖与回忆同行,人们走到了2024年岁末的北京。
《金风玉露》让湖广会馆“重返青春”
原创音乐剧《金风玉露》由北京市文联发起推动,入选中国文联2024年重点创作目录项目,获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资助、“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精品创作项目支持,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文联与天桥盛世集团共同出品,市文艺家服务中心与京都文化公司、北京青年报社联合出品,西城区委宣传部作为支持单位,并由北京京剧院、北京市曲剧团与北京湖广会馆联合制作。
《金风玉露》打破了传统音乐剧单一的叙事模式,将民国初期的梨园风云与悬疑、成长、家国情怀等元素紧密融合。故事以京剧戏班春鸣社为核心,围绕班主的离奇遭遇,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主角金笙在困境中肩负着重振戏班的使命,其经历的亲情、爱情、友情的纠葛以及在时代洪流中对家国大义的追寻,三条线索相互交织,情节跌宕起伏,为观众呈现出一个丰满且极具张力的故事。
在湖广会馆观看《金风玉露》的美妙旅程,从点绛唇咖啡馆开启,尚未进屋,咖啡香味已经扑鼻而来。点绛唇咖啡馆内也布满“金风玉露元素”,有限定“挂头牌”挂耳咖啡,让人唇齿之间相遇(毓)今生(笙),还有明制官椅搭配“有靠山”靠垫,为这场戏剧之旅增添了几分雅致与舒适。
承载着无数梨园故事的百年文保建筑湖广会馆,在2024年的岁末跨越两百余年时光,以年轻人喜爱的音乐剧形式“重返青春”,让观众于百年会馆中再度与梨园故事邂逅,开启一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奇幻之旅。
进入湖广会馆戏楼,T字形舞台展开百年戏台的边界,表演区域从台上延伸至台下,甚至二楼。甫一落座,戏班班主与小报记者便和观众打起招呼。《金风玉露》虽是音乐剧,但因为故事是梨园题材,昆笛、京胡、琵琶、唢呐等戏曲音乐元素被巧妙地镶嵌其中,传统与现代相织相融,也令《金风玉露》不同于其他音乐剧,开拓了音乐剧市场上全新的中国式表达。正如导演李卓群所说:“如何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把音乐剧这一舶来品,变成真正有我们自己文化自知和自信的一个艺术门类,是值得我们这一代年轻的音乐剧人去思考的,所以这部《金风玉露》,不光是学习音乐剧的同学来学习我们戏曲的唱念做打,学习戏曲的同学也在学习着音乐剧传递出来的热情和精神。”
音乐剧和中国戏曲于湖广会馆的此次相遇,也好似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好戏无数。
导演李卓群 供图/受访人
借助《金风玉露》
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京剧
《金风玉露》的主创团队由16位资深戏剧人组成,其中,李东领衔制作人,李卓群担任编剧、导演,新锐编剧孙钰熙担任联合编剧、作词,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姜景洪担任作曲,北京舞蹈学院舞美系主任任冬生担任视觉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蓝玲等担任服装造型设计。
其中,“85后”李卓群是中国首位跨戏曲文学、戏曲导演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是当代最年轻的国家一级导演之一,兼具戏曲艺术本体的专业训练与现代导演、戏剧文学的专业学养。她作为戏曲创新的先锋,被称为“戏曲造浪者”。“青睐”观剧之际,李卓群也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为读者揭秘《金风玉露》的台前幕后故事。
有着“京城第一会馆”之称的湖广会馆,始建于1807年,坐落在北京西城区虎坊桥西南隅,是一座雕梁画栋、磨砖对缝青水墙的建筑群,这里不仅是谭鑫培、梅兰芳等大师登台献艺的梨园胜地,也是见证孙中山先生召开五党合一大会的风云际会之所。
李卓群最早知道湖广会馆,还是因为电影《霸王别姬》曾在这里取景拍摄,李卓群的很多师哥参加了这部电影的演出,“说起湖广会馆,对于我们戏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它不仅见证了京剧的诞生、光大、复兴,还见证了宣南文化的兴盛。我们对湖广会馆有种别样的情愫,这里的建筑,像屋顶的设计,廊柱、回廊,都代表了京派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后台、前厅,包括整个剧场的构造,也是典型的中国戏曲的演剧场样式。”
所以,当知道要在湖广会馆里演音乐剧,李卓群非常兴奋,“之前我做的都是京剧、昆曲以及各种地方戏,没有导过音乐剧,但是有很多年轻观众曾提出,我的一些作品有点偏音乐剧的风格。可能戏曲也是以歌舞演故事,用方言唱腔,用音乐的律动来进行叙事,我觉得戏曲和音乐剧有很多共通之处,所以,这次导演和梨园有关的音乐剧,我比较丝滑地过渡,一点陌生的感觉都没有。”
李卓群说自己特别喜欢看音乐剧,“对我来说,音乐剧是一个全新的门类,有属于它的艺术特色、表现规律,排《金风玉露》是一次学习和挑战。我们剧组的演员有学戏曲的,有学音乐剧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多门类表演同台演出,可以让我们更加打开视野,让观众进一步感受到艺术交汇,我希望借助《金风玉露》,能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京剧,让更多喜欢音乐剧的观众,也慢慢地走到我们戏曲的舞台,跟我们一起成长。”
武生行里“男怕夜奔”
我们想写的是“男不怕夜奔”
李卓群介绍,剧本创作之初,曾想写关于旦角的故事,“因为湖广会馆是著名影片的拍摄地,四大名旦又有很高的关注度,但是后来觉得关于旦角的艺术作品有很多,我们最终选择了成熟最晚,相对来说发展比较完备的行当,就是武生行当。”
戏曲行里有句话叫“男怕夜奔”,《夜奔》也就是《林冲夜奔》,讲的是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故事,李卓群笑说,《金风玉露》里虽然唱了《夜奔》,但这部剧写的其实是“男不怕夜奔”,“我们的故事发生在1917年,那年发生了张勋复辟,也是京剧走向繁荣鼎盛的一个关键节点。身处乱世之中,京剧人仍从昆曲和其他的剧种上,大胆地吸收了很多表演风格和特色,熔于一炉,丰富和发展了京剧的流派和行当。《金风玉露》里有十几岁的小报记者毛腿儿,20多岁的金笙、毓滔、玉君,30多岁的六哥,40多岁的班主来喜福,他们不分年龄,不论出身,都为了理想,为了尊严,为了国家而投身于革命之路。这样的夜路,只要有人同行,我们就不怕夜奔。”
在李卓群看来,《金风玉露》台上演斗智斗勇的“三国”,台下是相濡以沫的“水浒”,后院里唱着悱恻缠绵的“红楼”,地下则潜藏“西游”,运送军火,支持革命,“一部戏中看尽四大名著的精神所在。”
很多情节和细节都有历史依据
金笙是向王金璐致敬
《金风玉露》中,金笙与玉君的爱情是全剧中最为柔情动人的部分。李卓群透露,金笙身上融汇了很多武生的缩影,其中最多的就是“武生泰斗”王金璐,“这部戏也是对他的致敬。”
说起王金璐,李卓群充满敬意,“王金璐先生在我们梨园行和武生行里,是男神一样的存在,他80多岁时还唱《夜奔》,网上有很多教学视频,很火,是个非常有精气神,非常帅的老爷爷,他腰伤最严重的时候,穿着师奶和医生一起定制的钢架铁背心依然坚持上台,这个故事也感染着我们梨园行每一名学艺和从艺的孩子。王金璐先生在舞台上台风帅,生活中他很儒雅,平时习字看书,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王金璐出身贫苦人家,夫人李墨缨却是名门千金,李卓群说:“这对金童玉女的爱情故事是一段梨园佳话。《金风玉露》中金笙和玉君的爱情就是以他们二位为原型创作演绎而来。”
李卓群介绍说,《金风玉露》中很多情节和细节都是有历史依据的,“我们有两位学术顾问,一位是武生名宿杨少春,他也是王金璐先生的弟子,另外一位是许立仁老师,他是我们的武生名票,是湖广会馆修复重建后的第一任馆长。他当时淘来很多珍贵史料,现在还保存在湖广会馆的资料室里,我们做这部戏翻阅了大量史料,从中洗练出故事线索和细节,比如小报记者毛腿儿的一段唱,就是我们看了资料后根据当时真实情况创作的。”
李卓群希望通过年轻观众喜爱的音乐剧形式,普及国粹京剧,“像金笙饰演林冲的时候,他如何穿戴,我们会在舞台上给观众还原,让大家坐在剧场里就能感受到前台和后台之间的交替和变化,感受京剧戏班的文化,还有一些梨园行的讲究,比如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是干吗的,我们都会在舞台上呈现。”
全剧28个唱段
年轻演员都说过瘾
李卓群介绍,在《金风玉露》两个小时的时长里,唱段一共有28段,其中5段比较难,戏曲段落一共有15段,这对演员来说显然容量很大,“但这些孩子都说很过瘾,不累,我们希望以满满的诚意,来致敬中国原创音乐剧,致敬我们的国粹文化。”
《金风玉露》的演员绝大多数是“00后”,来自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中国戏曲学院京昆系昆曲表演专业和北京市曲剧团的22名优秀青年演员,经过数月的戏曲、形体、声乐等全方位训练,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表演能力,将自己的青春活力与百年文化底蕴相融合。
李卓群介绍,主角部分的海选就进行了6轮,力求每名演员都是最合适的人选。剧组挑演员的时候,除了在形象、音色、气质上有所要求之外,还看他们之前的一些作品,甚至是这部戏在二改三改的时候,会根据已经选好的演员去重新打磨,根据每个人的音区和发音的特点来进行调整,甚至细致到每一个字的排布,“所以我想这部剧是真正为这拨演员量身打造的。我们选的三名扮演金笙的演员,他们的形象有个共同点,都是丹凤眼,王金璐老师就是丹凤眼。选玉君的时候,希望她少女感很足,而且能够体现中性之美。选毓滔,希望演员眉眼之间有贵气,音域要宽厚洪亮。”
如何让这些年轻的来自不同专业的年轻人,能迅速融合在一起,是个难题。李卓群说:“演员们进组之后先观摩一些影视作品,像《大宅门》等,曲剧团的演员们会给音乐剧的同学们讲一些北京话的发音位置,包括一些语音语调,戏曲演员则要适应和大家一起唱,不能自己唱跑了,现在他们整体的念白、表演、唱腔和舞蹈的风格,融合成了一部生动的中国音乐剧。我们也在尝试,在这部剧当中,我们不仅想体现北京人的精气神、京剧发展的历程,还想展现这些‘00后’演员的新风貌,所以我说我们的‘京朝派’,不仅仅是中正、唯美、圆融,更多的应该是包容。”
李卓群笑说因为音乐剧是卡司制,这部剧是三组卡司,原本想先排好一组,“打好模版,其他两组迅速跟上,再根据每个演员的特点,逐一排戏,细抠,后来每天排练虽然很晚结束,但其他孩子都不走,我就说我们不分卡司了,一起练。大家聚在一起,因为他们学的专业不同,所以有个打碎再重组建立的过程,对于我们和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艰苦的,也非常励志,大家不仅仅是收获了友谊,更是互相学习,吸收了不同门类的艺术。”
而除了完成音乐剧的表演,李卓群对演员的另一个要求是,希望他们和湖广会馆有化学反应。“他们要熟记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瓦,每一根柱子,每一个空间,要与这里的建筑融为一体,一起呈现给观众,我认为这也是沉浸式的意义所在,不是简单的演员跳下台去跟观众握手互动,而是把我们所有的细节和表演化在骨子里,和这座古老的建筑,一起呈现给观众,用心地感受北京,感受京剧。现在演员们进到湖广会馆以后,你能感觉到他们的气质已经跟这里融为一体了,我觉得非常欣慰。”
“青睐”观剧当天,演玉君的周洁旭发烧38.5℃,输液输到凌晨三点半,演毛腿儿的黄思惟也是带病演出,若不是李卓群提到,观众实在看不出他们的状态有何不对,演员们都非常青春有活力,精神饱满。
当观众得知这些演员都是在校的“00后”时,不禁发出惊叹。他们的表现超乎预期,成熟老练,完全不像学生。剧中最年长的角色班主来喜福已是四十多岁,而作为大学生的演员白子涵如何揣摩中年人的心理呢?他分享了自己的秘诀——在形体和声音上做了特别练习,努力向中年人的形象靠拢,“我也看了一些影视作品,体会梨园师兄弟的情义,再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去体会这个角色,一步一步地接近来喜福,他作为班主,背负着很大责任,但他也没有那么坚强,有自己害怕的一面,就这样揣摩着,就一步一步地把这个角色丰富起来。”
谈及何以取名《金风玉露》,李卓群表示,第一,她觉得金风玉露是一个吉祥词,第二,这是王金璐先生名字的拆解,第三,《红楼梦》中也有“金玉良缘”,金和玉在中国传统中是非常吉祥和尊贵的象征,通常代表结盟、代表友情,“我觉得中国戏曲传统的主题就是邂逅和再见,再见是下一次再见面的意思,它周而复始是一个圆,相逢和再会也是我们这个戏的主题,希望我们能够和观众、剧场、音乐剧,结成一次金玉之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摄影/王晓溪(除署名外)
编辑/张嘉
排版/王静
微信号|bqttfk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