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2 5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历史的巨笔,又一次在神州大地上的每一寸热土,镌刻下厚重的时代印记,书写下新的时代华章。
“三农”稳,则全局稳。过去一年,我国“三农”工作稳中有进,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2024年“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越是重要的年份,越要把“基本盘”牢牢守住;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把“压舱石”牢牢稳住。 “三农”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 对于“三农”工作者来说,既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又要在锤炼作风、砥砺品质、增长本领上下功夫,全面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形势。
使尽千方万计,厘清千头万绪。 从米面粮油到肉蛋蔬果,从乡村产业到农民就业,从农业科技到农村改革;农户的厕所要改好,乡村环境要抓好,乡风文明要提升,农产品价格要稳定;粮食安全要守住、耕地红线要守住、脱贫成果要守住……“三农”工作者的任务清单事关国家安全的底线,事关人民群众的一日三餐,极端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千头万绪的“三农”工作,广大“三农”工作者需使尽千方百计,必须找准方向、站稳立场、明确思路、制定打法。必须早谋划、早部署,对重点任务尽早谋划,对风险困难尽早研判,确保各项工作不走形、不变样。必须在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发挥好农业农村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上下功夫,哪些能自己干,哪些需要和相关部门一起干,哪些需要向各级党委、政府争取支持,都要及时谋划。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活要一件一件干,事要一件一件做,路要一步一步走,不能想着一步到位,也不能踟蹰不前。
力尽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 “三农”工作之重、之难、之繁、之苦,有目共睹。农村广阔天地的千山万水,是“三农”工作者的办公室、实验室。到农村深处才能体察“三农”的脉动,在田间地头才能了解农业的态势,从神经末梢才能感知农民的需求。如此,我们的决策才能有大地般的厚度和广度。“三农”工作者要多接地气,有些在办公室里想不出、想不通的问题,有些在会议上难以解决、议而不决的问题,到广大农村多走多看,多听多问,答案就写在大地上。“三农”工作者是打通“三农”工作“最后一公里”的指挥员、战斗员,脚下要多沾泥土,多了解农村实际、农民需求,才能避免工作“隔靴搔痒” “走岔跑偏”“一刀切”,才能确保决策不偏不倚,举措切中肯綮。
说尽千言万语,走进千家万户。 政策好不好,归根结底是农民说了算。 “三农”工作者要始终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以农民的期盼、农民的需求作为努力方向,把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标准,时刻警醒自己“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善于同农民打交道,多听取农民意见,盯牢群众“鸡毛蒜皮”的小事、“愁眉苦脸”的难事,具备“群众家里坐得下、粗茶淡饭吃得进、家长里短聊得来”的本领,能用群众语言做群众工作,不能做事摆架子,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总之,路再长,只要初心不变,总能抵达;事再难,只要使命不改,终能攻克。让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朝着建设农业强国扎实迈进。 (《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封面设计:曹静
编 辑:张琼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