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980字,26图
阅读预计:8分钟
蛇年春节即将到来,不知不觉我们就告别2024年了。
回望步履不停的生活,我最大的收获来自与世界的连接,印度为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一扇魅力的窗口。
从年初访问日本,在马来西亚度春节假期,到出差印度尼西亚和非洲诸国,以及在中国国内与印度学者和外交官的密集对话,都让我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察世界的视角:透过印度看世界、穿过世界看印度。
01从天竺走向东瀛佛教在日本的传播
龙年之初来到日本,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在现代日本无处不在。经过千余年的本土化,日本成为了一个深受佛教熏陶的国家。
佛教既是印度和日本的纽带,也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佛教虽源自印度,但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已与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密切结合,形成北传汉语系的佛教和藏语系的佛教。
经过千年岁月交往的中日两国,大量相似的文化习俗成为两国关系抹不去的底色,这份底色中最大的公约数无疑就是汉传佛教。
正是有了这份文化共性,中日时代友好的心愿也就有了基石。
从佛陀诞生地蓝毗尼,到悟道之处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圣地鹿野苑以及涅槃之地的拘尸那伽,佛教一路东传,与多样化的宗教文化共同构建了我们的亚洲文明,散发出生生不息的慈悲、怜悯和博爱。
02 在马来西亚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感受莫卧儿的艺术魅力
龙年春节假期,我们一起来到马来西亚度假。
位于吉隆坡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东南亚最大的伊斯兰博物馆,它集中展示了伊斯兰文明璀璨的艺术文化,是伊斯兰世界的艺术品、手工艺品、文物和展览的集大成者。
博物馆共有四层12个展区,包括中国、印度、马来展区,展现了伊斯兰文化与各地文化碰撞出的灿烂文化。
其中印度部分展品,特别是莫卧儿王朝时期的各种珍贵展品,显示了马来西亚当地印度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件十九世纪的天鹅绒外套产于印度拉贾斯坦邦,采用了一种名为“金线”的刺绣技术,使用了镀金线、镀金箔和亮片织就而成。
参观马来西亚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莫卧儿帝国珍稀展品,犹如打开了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神奇藏宝洞。
穿越时光隧道,在无限繁复华丽的艺术品背后,一窥伊斯兰文明的璀璨光华。
03在雅加达,明辨印度尼西亚与印度的关系
笔者常驻印度的时候,在印尼常驻的好友对我说,咱们呆的国家都是“印”字头兄弟,两国都“差不多”。
自此,我心里就留下了印尼和印度很相似的印象。加上国人出境游热门目的地巴厘岛的印度教属性,更加加深了我对印尼有关“印度色彩”的错觉。
直到五月来到印度尼西亚,才发觉这完全是一场误会: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两国语言不同,宗教不同,相隔千里,并没有直接关系。
印度和印尼都姓“印”,那得从印尼和印度独立前开始说起。印度在独立前,在英属印度控制下,前身是英属东印度公司。
印尼前身是荷属东印度,是荷兰殖民地。荷兰人初来这里时,把这里当作印度,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
印度国民主体信印度教,约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尼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伊斯兰教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度与印度尼西亚,都是殖民者对东方殖民地的称呼,一个在南亚,一个在东南亚。两者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同样的热带气候,也让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以印尼国花茉莉为例,这样的小瓣茉莉花,是我在初到德里常驻时最早认出的花卉。
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道旁和花园里,随处可见这种小瓣茉莉的身影。
除了茉莉,印尼还有各种热带花卉植物:鸡蛋花、三角梅、木槿花、蝴蝶兰、鹤望兰、万寿菊、椰子、槟榔、酒瓶椰子、旅人蕉、火焰树、异木棉……
这些也是印度,特别是南印度地区最常见的花卉植物。
04 在非洲尼罗河源头,遇见印度国父圣雄甘地
8月,乌干达,我意外在遥远的非洲大陆,找到了甘地的纪念碑和他的骨灰抛洒处。
在乌干达金贾市的尼罗河岸边,矗立的铜像正是印度圣雄甘地。
在雕像附近的介绍牌上,标注了甘地与尼罗河的渊源:圣雄甘地生前希望在他死后将他的骨灰洒在世界上的几条大河中,包括非洲的尼罗河。
按照他的遗愿,1948 年在他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分撒到各地,其中包括乌干达的尼罗河源头。
这座由印度政府捐赠的甘地半身铜像就是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感怀他的逝世和给世界留下的宝贵遗产。
05 纳米比亚:源自印度的佛光照耀在西南非洲
此行非洲,有无数际遇。遇见佛陀,却是最意料之外的。
奥卡汉贾(Okahandja)是一个位于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远郊的小城。
八月末,西南非洲冬季将尽,从美丽整洁的温得和克,一路穿越金色山丘与沙漠地带,来到这座宁静的小镇。
一个简朴却又充满佛教元素的建筑群出现在眼前。这就是纳米比亚阿弥陀佛关怀中心。
它就仿佛一道七色彩虹升起在我的世界尽头、天涯海角。
纳米比亚阿弥陀佛关怀中心(又称圆觉学校)目前有在校生250余人,通过无偿为他们提供食宿学习机会,传授中国功夫、汉语、非洲优良的传统文化,以及完善的中小学教育,熏陶这些非洲苦难的孩子,这里成了当地孤儿和贫困失学儿童的庇护所。
纳米比亚的阿弥陀佛关怀中心,仿佛就是横跨非洲上空的一道完美彩虹,是向往、是希望、是给予我们无限力量的理想,是连接我们与世界的梦幻桥梁。 无论遇到怎样的风雨,我们心中都应该升起彩虹。
06 在坦桑尼亚感受印度文化影响力
在东部非洲在坦桑尼亚,以印度为主的南亚移民,为这个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笔者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走访期间,不仅感受到印度裔对坦桑尼亚在工商经贸领域的重要作用,还深刻影响和塑造着当地的社会生活和民俗民风。
在印度洋之畔的东非名港、“海上丝绸之路”的明珠——达累斯萨拉姆,有鳞次栉比的印度教寺庙,有堪称老字号的印度成衣店,还有满街飘香的印度美食……
作为一名过客,能够充分感受到印度教与当地文化和宗教共生共存的关系。
穿过林立的印度教寺庙,面对着虔诚的信徒,我心里泛起浅浅笑意。无论对于印度还是坦桑尼亚,我都只是匆匆过客。
我学着用不同的文化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也学着去聆听和尊重每一种文化多样性的声音与表达。
07 在北京开展更多与印度的对话
过去的一年,笔者也在北京和印度学者以及外交官开展了多频次的对话活动。
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的Pallavi Sareen(印度籍)、Pragyan Agarwal(印度籍)、Kanishkh Kanodia(印度籍)、Shivam Desai(美国籍)等印度籍(裔)青年学者就印度大选、中印关系现状、中美印三边关系等问题进行交流。
与印度驻华公使Abhishek Shukla、政治处主任Yashas R、二秘Riddhima Shrivastava以及中国商务部印度投资促进和贸易开发中心前首席代表王绍东、印度金德尔全球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张文娟就中印关系、双边经贸和人文交流等进行对话。
接受美国哈佛大学邀请,在大学沙龙上分享“莫迪十年:印度政治强人的几个侧面”,与中外学者共同探讨印度政治与社会文化。
参加印度驻华使馆举办的年度“洒红节”活动——瓦桑特市集。印度驻华大使罗国栋在致辞中介绍了这次活动的主题:
“天下一家”(Vasudhaiva Kutumbakam),他称印度一直以来坚守的“天下一家”理念,强调这一永不过时的理念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也是孔子《论语》“德不孤,必有邻”的内涵。
中印两个东方文明古国有太多的智慧与交集,足以克服双边矛盾,构建稳定繁荣的亚洲。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印大同。
本文为印度通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 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 热文索引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