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民居靓丽抢眼、一条条水泥路宛如飘带、一块块田畴绿意盎然……

寒冬时节,行走在大竹县广袤农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和美景象。

“我家种了2亩多苎麻,今年遇干旱天气也收入了5000多元”“我们村入股农业产业示范园,今年村集体分红增收13.2万元”……近年来,大竹县紧紧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集体经济提能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强化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深度融入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确保产业增值收益更多惠及农民。

月华镇糯稻产业 王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华镇糯稻产业 王巍摄

今年,全县稳定实现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注入新动能产业兴旺“带农”

12月27日,走进八渡乡华兴村1组,脱贫户汪建华正忙着采收大葱和油菜薹。“今年,我家种了20亩大葱、15亩葡萄、50亩油菜、20亩水稻、30亩玉米,全年实现纯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年过50的他,在产业发展帮扶资金和小额信贷等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起了庭院产业。

今年以来,大竹县以“两类群体”和中低收入脱贫人口为重点,安排衔接资金123.5万元,支持527户脱贫户通过自种果蔬、粮油和自养畜禽、水产等方式发展庭院经济,84户脱贫户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落实产业项目;动员有贷款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应贷尽贷”,精准用于发展生产和经营,全年新增小额信贷406笔1724.73万元。

同时,该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积极为县内外企业、产业基地和劳动者搭建平台,通过采取“企业(专合社)+致富车间+脱贫劳动力”模式、开展“温暖回家路”“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活动、推广以工代赈、实行托底安置等举措,确保群众通过就业增加收入。

此外,该县坚持以“稻麻茶竹椿虾”特色产业为引领,发挥34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建立起“三统三补两保”“五供一收”“五统四化”等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全县30余万户农户通过从事糯稻、白茶、香椿、苎麻等种植实现增收。

挖掘新潜能多元增收“富农”

“多亏了村里的劳务公司给我们介绍工作,如今在家门口一年也能挣2万多块钱!”月华镇蔡家庵村集体经济融合产业园内,脱贫户庞启凡一边协助挖机清理河道,一边喜滋滋地说道。

农旅文融合产业园项目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旅文融合产业园项目建设

农旅文融合产业园项目建设2022年4月,月华镇蔡家庵村在全县率先成立大竹县佳赢祥劳务有限公司,先后与5家建筑公司、2家物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登记在册劳务人员426人,其中脱贫群众46人,覆盖周边8个村(社区),分门别类建好人力资源台账,合理匹配劳务人员与企业用工需求。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劳务用工850人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6.4万元。

大竹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抓手,依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试点,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服务业,股权投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式,强化“造血”功能,增加集体收入。目前,累计在月华镇玉皇村、九银村,乌木镇广子村等地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试点42个,发展产业15个,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增收1000余万元。

此外,该县积极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菌”“林+禽”等,打造“1+N”林下经济产业集群,3年内新增林下经济产值10亿元;在乌木、石桥铺等乡镇建立“稻虾共作”平田轮作模式,带动脱贫群众年均增收1000余元;通过打造2个再生稻“千亩高产示范片和百亩高产攻关点”+各乡镇200亩示范片,带动农户发展再生稻9.8万亩,全县有560户脱贫户、监测户以此实现增收。

来源:大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