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1935年的秋天,寒意正浓。红军长征部队在翻过雪山、走出草地后,振奋了新的生死攸关——腊子口。
这个宽不过30米、险峻如刀削崖的峡谷,是北上的唯一通道。可谁能想到,曼哈顿碉堡密布的敌人多达等候多时,誓死不让红军通过。
就在此时,一个小战士指着峭壁,自信地对团长说:“我能上去!”众人惊愕——然而刀削斧劈的绝壁,攀登难度比登天还高!
进退维谷:一场决定命运的战斗
1935年9月16日,甘肃腊子口,秋风瑟瑟。远处是奔腾的腊子河,近处是刀劈斧削般的两侧峭壁。对于即将抵达的红军,这里不仅是前进路上的咽喉要道,更是一次命运的生死赌局。
红军已经穿过草地,越过雪山,伤兵疲惫、物资匮乏。然而,当陕北的曙光近在眼前时,一道天险挡在他们面前——腊子口。
腊子口,藏语意为“险绝的山道峡谷”。敌人在这里布防严密:山顶密布碉堡,桥梁前后埋伏着重兵,桥东明碉暗堡成排,桥西纵深阵地后盾强大。
守军两个营兵力分布合理,火力封锁严密,后方还有随时待命的四个团增援部队。鲁大昌率领的敌军,用枪声和嘲讽声向红军下了“通牒”:“打到明年,你们也别想过腊子口!”
毛主席此刻明白,这不仅是军事问题,更是政治命题。如果腊子口不能突破,红军北上无望,退回草地更是死路一条。毛主席果断下令:三天之内,必须拿下腊子口!
腊子口惊魂夜:险峻绝壁上的生死攀登
腊子口外,林彪、聂荣臻等人带领指挥员站在一处隐蔽的山坡上,透过望远镜观察敌情。只见山谷间,腊子河汹涌湍急,木桥在河水上摇晃,桥两侧碉堡内,敌军的枪管闪着寒光。
桥头两侧山坡,工事修筑得如铁桶一般。“这一仗,不好打。”林彪皱眉说。担任进攻任务的红4团,经过几轮讨论,决定采用正面强攻为主、迂回突袭为辅的战术。
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指示:2营主攻隘口正面,1营负责迂回敌后。然而,这里的地势险恶让所有人都心生敬畏。两侧峭壁如刀削斧凿,几乎无法攀登。
战斗于黄昏打响。腊子口顿时枪声大作,迫击炮轰鸣,火光映亮了狭长的峡谷。红军2营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冲向腊子口。
然而,敌军早有准备。他们的机枪扫射像是织起了一道火力网,密不透风。桥头的碉堡如钢铁壁垒般牢不可破,投下的手榴弹接二连三地炸开。
突击队前进的道路上,硝烟弥漫,残肢与鲜血铺满地面。张仁初营长命令连续发起数次攻击,第一次冲锋失败,第二次、第三次接连受挫。
指挥部里,毛主席眉头紧锁,不断派人到前线了解情况。他听说战士们连续六次冲锋未果,沉默良久,缓缓说道:“攻下腊子口,就是胜利;攻不下,长征便无归路。”
此时,敌人以为红军必将放弃强攻,开始放松警惕。然而,在红4团1营的营地,一场特别的突击行动正在紧张准备中。
午夜时分,红军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咱们的突破口,就在那悬崖上!”团长王开湘的手指向一面刀削般的绝壁。
经过反复研讨,他们将突破点放在敌军设防薄弱的右侧峭壁。问题在于,谁能爬上这面光秃陡峭的悬崖?
这时,一个身影站了出来。他是一个苗族小战士,战友们都叫他“云贵川”。“团长,让我去吧!我小时候在山里爬岩壁是家常便饭!”
“云贵川”话音刚落,大家却一阵沉默。这悬崖峭壁何止百米高?可他目光坚定,没有一丝退缩。王团长拍了拍他的肩:“行,就交给你了!”
天色未明,“云贵川”带领突击队悄悄接近崖壁。他用一根系着铁钩的长竿勾住岩缝,然后像一只灵活的山猫,手脚并用,稳稳攀登。崖壁上的寒风割脸如刀,他却咬牙继续向上。
终于,他登上了顶峰,并迅速放下绳索,为突击队员开辟了上山之路。战士们一个个攀爬而上,在悬崖顶端集结。“云贵川”小声指挥着:“分散开,不要惊动敌人!”
红旗插上腊子口:胜利背后的血与泪
黎明时分,信号弹划破夜空,照亮了整个腊子口。1营突击队从敌人后方突然发起猛攻,手榴弹如雨般砸向敌阵。敌人被打得措手不及,防线瞬间崩溃。
与此同时,2营从正面发动第七次冲锋。两侧夹击之下,敌军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腊子口战斗胜利了。鲜艳的红旗在晨曦中高高飘扬,战士们欢呼雀跃。
当太阳升起时,红旗已高高插上腊子口。峡谷里响彻着胜利的欢呼声,但战士们的眼神中也透着一丝哀伤。清点人数时,云贵川不在队伍里。
一队战士在崖顶找到了他。他的手还紧紧握着绳索,身上满是攀爬时留下的血痕,脸上却挂着一抹微笑。团长王开湘站在他身旁,久久无语,只轻声说道:“他是英雄。”
杨成武政委抚摸着“云贵川”的遗体,眼中噙满热泪:“无数无名英雄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辜负他们!”
战斗结束后,林彪、聂荣臻站在被炮火覆盖的小路上,久久沉思。毛主席听闻腊子口胜利的消息,欣慰地说:“这一仗,打开了通往陕北的道路,也点燃了革命胜利的希望。”
腊子口的胜利,为红军打通了通往陕北的道路,也为整个长征画上了辉煌的一笔。然而,在胜利的背后,是无数无名英雄用生命铺就的征途。
“云贵川”这个名字,或许只是个绰号,但他的故事早已成为红军精神的象征。正是像“云贵川”这样的英雄,用血肉之躯铺就了红军的胜利之路。
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激励后来者勇往直前。
参考资料:
天险腊子口是怎样攻克的.长江丛刊.2016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