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实施重大国家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等有机结合

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要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8日,航拍下的涿州市刁窝镇万全庄村。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宋平、苑立立、寇国莹)2023年汛期,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河北省遭受历史罕见特大暴雨洪灾。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有力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手抓当下,着力解决房屋重建等紧迫问题,一手谋长远,加快推进实施重点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目前,河北省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要成果,灾区群众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11月7日,立冬。冬日暖阳洒在涿州市刁窝镇万全庄村,村内道路宽阔平坦,一座座新建农房装饰一新。

“两天前,沙发、电视柜和茶台到货,这不都摆放好了。”村民付继军兴奋地把记者拉进家中展示他的装饰新成果。200余平方米的房子宽敞明亮,崭新的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住进新房的付继军精神抖擞,仿佛年轻了几岁。

近期村里入住新房的乡亲越来越多,作为天然气安全员的付继军也越来越忙,说话间手机响个不停。“村里又有一户新搬家的村民要接通天然气,我得去看看。”付继军说。

房屋修缮加固重建,承载着家家户户的幸福,也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头等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9日,涿州市刁窝镇万全庄村村民付继军(右)与妻子在新盖好的房子中做家务。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省把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列入20项民生工程,通过提供设计服务、技术指导和帮扶,调配施工力量,开展“建材大集”活动等,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2.16万户灾后农房恢复重建任务,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对于衡水市饶阳县大尹村镇吕汉村村民何英乐来说,家里的8个蔬菜大棚里有全家人的生计。

眼下正是大棚蔬菜收获时节,何英乐和儿子儿媳忙着将刚摘下来的西红柿分拣、装箱。再过几天,茴香和菠菜也能上市销售了。“一茬接着一茬,今年的蔬菜收成还不错。”何英乐告诉记者。

去年洪灾中,他家的大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在政府帮助下,他们对大棚进行了加宽加固,拱棚支架由原来的竹竿换成了钢管,抗风抗雨能力更强了。

农业生产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方面,不仅直接关系家家户户的收入,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

灾后恢复重建中,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金融助力、产业升级的总体原则,省农业农村厅利用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加快推进衡沧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创建,重点支持13个种植受灾重点县(市、区)棚室升级换代,修复重建后的设施生产能力提升10%以上,打造了饶阳县致信数字育苗产业园、献县野场高品质蔬菜基地等一批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同时,在财政资金支持基础上,我省加快推进350万亩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化项目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并强化质量监管,完善管护机制,确保年底全部完工。

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

让老百姓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好。我省明确思路目标,把灾后重建纳入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大局,与实施重大国家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等有机结合,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重建工作。2024年汛期前,全面完成水毁防洪工程重建工作;2025年汛期前,完成各项重建任务。

灾后重建项目数量多、投资大,建设资金从哪里来?

我省紧紧抓住国家增发国债重大机遇,加快编制灾后恢复重建地方规划,统筹谋划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项目1210个。其中,国家下达我省国债资金762亿元用于支持水利领域,资金规模在全国水利系统居第一位。

11月9日,说起村旁在建的堤坝,涿州市双塔街道上念头村村民康凯充满期待:“大坝建好后,我们村子就更安全了。”

这段在建堤坝属于北拒马河涿州段应急防洪治理工程(北坛村至小营横堤段),是我省第一批开工建设的补短板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目前施工已进入尾声。工程建成后将系统性解决涿州市城市防洪问题,保障涿州主城区北部、东部的防洪安全。

放眼全省,白沟河治理工程(涿州段)完工,青山、娄里等水库有序建设,东淀、永定河泛区等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稳步推进,35个农村供水增发国债项目已有33个完成建设任务……来自省水利厅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省483个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全部开工,完成国债投资近500亿元,投资完成率超65%,为明年农业生产、防汛抗旱打下坚实基础。

交通领域也是增发国债支持我省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领域。

用足用好国债资金,我省高质量推进水毁公路提升工程恢复重建工作,切实提高重点路段和重要桥梁防灾韧性。

国道G240保(定)台(山)公路姚庄桥灾后改造提升工程主线比原计划提前184天建成通车,涉及14个村的涞水县水毁公路恢复重建工程其中口乡第六标段项目、省道S341德州至昔阳公路獐獏乡至岗底段改建工程积极推进……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截至10月底,全省300项水毁公路提升工程已完工222项,12月底将全部完工。此外,我省交通领域2895项灾后重建工程全部完工,完成投资73.9亿元,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

一笔笔花在刀刃上、用出效益的国债资金,变成了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离不开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

今年年初,我省出台了《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探索完善农业、农房、巨灾等保险,努力在大涝大灾之后实现大建大治。我省与中国人保集团等保险机构合作,在全国率先创立综合巨灾险,并为全省7400多万居民投保了综合巨灾险,标志着全国首单全灾种、广覆盖、长周期的综合巨灾保险落地河北,安全保障又多一重。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张辰

编审:徐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