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果园与粮食作物间套种模式的现状与发展潜力研究

黄 芬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跨南亚、中亚两个气候区,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水果产区,现有水果面积 37.71万 hm2,果类品种丰富,有规模化种植的果类约 30 种。近年来,为增加粮食总量,各地充分利用果园空间,套种粮食作物,但是,不同套种模式效益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影响了果树的正常生长。为此,笔者开展果园套种粮食作物模式调查,重点介绍 4 种果园套种典型模式并对比其效益,供生产上借鉴。

1 果园间套种典型模式

1.1 “设施葡萄+甘薯”模式

该间套种果园为设施栽培的葡萄园,位于福安市晓阳镇,示范面积 26.7 hm2。甘薯品种为‘福薯 604’、‘黄金薯 3 号’等鲜食、高胡萝卜素型品种,生育期 130~150 d。甘薯套种在葡萄种植畦两旁,行距 1.3m,株距 0.5~0.6 m,每 666.67m 2 套种 700~800 株。平均每株穴施有机肥约 0.4 kg。将晾干的薯苗插入土壤,苗尖露出地面 3~4 cm,以水平插法为主,配合斜插法,入土节数较多。有避雨大棚的果园,6月中旬甘薯移栽期后应适当灌溉,保持土壤湿润,茎叶生长繁茂期、薯块膨大期需水量增加,要注意保持水分充足,增加灌溉频次;成熟期水分不宜过多,避免导致烂薯。甘薯是高产喜肥尤喜有机肥的作物,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需要吸收较多的养分 ,适宜氮磷钾比例为 1:0.7:1.5。甘薯进入封行期后结合中耕培垄提蔓每 666.67m 2 施用氮、磷、钾含量各 18%的复合肥 50 kg,10 月中下旬至 11 月上旬,薯块停止膨大,选择晴天进行采收。

1.2 “设施葡萄+马铃薯”模式

该间套种的果园为设施栽培的葡萄园,位于福安市赛岐镇,示范面积 133 hm 2 。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早大白’等早熟品种,种薯选择形状规整、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 50~100 g 的健康薯块,每块带有 1~2 个芽眼,伤口用 1%甲基托布津浸种 1 min,或用草木灰涂抹伤口。采用畦栽的方法,马铃薯套种在葡萄树的畦两旁,行距 1.3 m,株距 0.5 m,每 666.67m 2 套种 700~1000 株。种植时挖深 30 cm,宽 30 cm 的种植穴,每穴施有机肥 2~3 kg+钙镁磷肥 0.25 kg,搅拌均匀后种植,盖土 5~6 cm。套种的马铃薯安排 1 月上旬播种,种植过程根据不同发育期对水分的需求,合理灌溉,果实膨大期及时追肥,同时结合施肥做好培土工作,并做好病虫害防治,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可收获。

1.3 “青枣+玉米”模式

该间套种的果园位于漳浦县石榴镇,示范面积 30 hm2,青枣回缩修剪后间套种甜玉米。3 月初青枣园回缩修剪后在行间种植甜玉米,行株距 45 cm×25 cm。选用生育期较短、抗病性强、品质好、半紧凑型的‘泰鲜甜二号’、‘雪甜 232’等甜玉米品种。套种前施足基肥,每 666.67m 2 施腐熟农家肥 3000 kg、过磷酸钙 50 kg、尿素 15 kg 和硫酸钾 10 kg,做好叶斑病、玉米螟、叶螨、蚜虫等病虫害防控以及摘心留穗等工作,7 月—8 月甜玉米采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 “青枣+大豆”模式

该间套种的果园位于云霄县火田镇,示范面积 20 hm2,青枣回缩修剪后间套种大豆。大豆品种选择生育期较短,耐热、矮壮的品种,如‘毛豆 3 号’、‘毛豆 5 号’、‘高雄 73’等。青枣园修剪后,利用小型农业旋耕机对果园进行翻耕。3 月上、中旬播种,根据果树种植的行距合理安排大豆种植株行距,可沟播或穴播,与果树四周距离保持在 60~80 cm,大豆行距 0.5 m,株距 0.2 m,每穴 3 粒种。大豆(毛豆)齐苗后,及时进行匀苗、间苗、定苗。在播种后 40~50 d 进行中耕 1 次。齐苗进行第一次追肥、中耕,追肥以轻肥促长,中耕宜浅不伤根,分枝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宜深,以利根系生长和根瘤菌的发育,开花前视长势进行第二次追肥,开花期进行浅中耕并培土,水分管理要注意开沟排水防渍,干旱时应浇水抗旱保持正常生长。病虫害防治要勤检查,重点防治斜纹夜蛾、白粉虱、豆荚螟、霜霉病、白粉病等危害,大豆(毛豆)采收期在 6 月份至 7 月初,以采收青荚为主,应掌握在荚鼓粒达到 80%,豆荚由青转黄前及时采收。大豆(毛豆)收获后割草翻压或聚垄翻压作绿肥。

2 果园间套种效益

2.1 “设施葡萄+甘薯”“设施葡萄+马铃薯”模式

调查的“设施葡萄+甘薯”“设施葡萄+马铃薯”2 种模式,是利用设施大棚,在葡萄架下套种甘薯、马铃薯,既有利于提早播种,又能起到避雨作用,有效避免雨水季节对甘薯、马铃薯生产的影响,设施葡萄园间套种甘薯或马铃薯,葡萄、甘薯或马铃薯长势均良好,经济效益好。“设施葡萄+甘薯”示范园鲜薯平均产量 34500 kg·hm - 2,可加工成甘薯粉 8625 kg,平均净利润 42000 元/公顷,套种的甘薯收入接近于主作物葡萄的收入;“设施葡萄+马铃薯”示范园马铃薯平均产量 15750 kg·hm - 2,平均净利润 13500元/公顷(表 1)。

表 1 果园间套种粮食作物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2 “青枣+玉米”“青枣+大豆”模式

调查的“青枣+玉米”“青枣+大豆”模式,是利用青枣每年春季在采收结束后必须进行的回缩修剪,因仅保留青枣主干主枝,修剪后新梢生长至封行时间可达 3~4 个月,期间地面光照充足,开展玉米、大豆的间套种,青枣、玉米或大豆均长势良好 。示范园甜玉米平均产量 11250 kg·hm - 2,平均净利润 16500元/公顷;大豆(毛豆)平均鲜重 9000 kg·hm - 2,平均净利润 3000 元/公顷,虽然大豆的经济效益不高,但是豆科作物根可固氮,可以保墒肥田,抑制杂草,保持水土,大豆的叶子、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的施用,可提高青枣的品质与效益,综合效益显著(表 1)。

3 发展潜力

果园间套种粮食作物是提高土壤、光、热、水、气等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增加粮食总量的有效途径 ,调查的 4 种典型模式,均取得一定的经济、生态效益。“设施葡萄+甘薯”“设施葡萄+马铃薯”模式可在设施葡萄、设施猕猴桃上推广应用;“青枣+玉米”“青枣+大豆”可在幼龄果园、更新改造的老果园、落叶木本果树上推广应用。全省现有果园面积约 37.7 万 hm2,适合推广间套种的果园约 13.3 万 hm2,其中,幼龄果园约 3.3 万 hm2,设施葡萄、设施猕猴桃约 0.6 万 hm2,每年需更新改造的老果园约 1.4 万 hm2,落叶木本果树约 8 万 hm2。通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配套技术研究集成、提升农机作业水平、加强技术指导与示范,如果 20%的适宜果园(约 2.7 万 hm2)推广间套种模式,每亩的粮食作物有效种植面积按照 1/3 计算,可种植粮食作物 0.8 万 hm2,可增加粮食作物总量(鲜重)10 万 t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