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望三年疫情时光,作为军工线上开展物业保障工作的人员,复杂的感受中充斥着别具一格的航空特色。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所凯迪物业厨师们的心里,戈壁滩上那段岁月,是最让人难以忘怀,最具有温度,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科研保障是首责

眼瞅着因疫情而不得不被搁置的项目进度,成都所项目试验队的成员们心急如焚。国之重任,必须千方百计确保后线不倒!在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协调下,该项目试验队在疫情依旧严重的情况下,于当年正月里率先复工复产。而最先在正月初七一早出发的先遣队,则是由成都所凯迪物业的大厨们组成的“戈壁厨师”队伍。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彼时疫情初发,全国各地发展态势不明,团队成员们都多少有点惶恐,出发前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

因为疫情管控的原因,大伙儿一路风雪相伴,一路坎坷不断,穿越茫茫的戈壁无人区,原本一天的路程,足足用了三天,直至正月初九凌晨才到达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验团队的“食堂”借用的是老旧招待所的厨房,条件相当艰苦。戈壁滩上没有天然气,大厨们只能用柴油做饭烧菜,加上通风条件差,戈壁厨师们每天与油烟相伴,一日三餐下来,衣服上全是洗不干净的“黑”色。但无论条件如何艰苦,到达次日,戈壁厨师们就克服各种困难为项目试验队供应上了热气腾腾的早饭。

保障科研永远第一位!

自力更生是根本

虽然在前期筹备中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和谋划,但始料未及、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戈壁厨师们的现场工作量陡增。参照以往经验,8个人的厨师队伍最大限度服务不超过150人的试验团队,但因疫情隔离和管制要求,没来的需要提前来,来了的又不能随意离开,因此,最高峰时期试验队人数逾三百。由于食堂在二楼且没有电梯,每天的食材、饮用水、盒饭、餐厨垃圾都得靠戈壁厨师们自己动手搬上搬下,再加上每天多次的环境消毒、餐具消毒,工作量的烦琐程度可见一斑,可谓难上加难。

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情形下,戈壁厨师团队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不仅为试验队正常提供一日三餐,还根据试验任务需要,随时提供加班餐和夜宵等特殊保障。在有限的条件下,大厨们挖空心思翻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只盼大家“吃得开心、吃得放心、吃得健康”。每一道菜都是真诚的付出,每一道菜都是爱心的凝聚!

戈壁厨师们的忘我付出和无私奉献,使得现场的餐饮保障工作井井有条、干净卫生,不仅多次受到各级领导和试验队的赞扬,还荣获了“外场保障先进团队”称号,大厨杨德前更是荣立集团公司个人三等功。

单调生活是常态

严格的疫情管控让大家无法外出,只能长期在宾馆招待所里“打转转”,生活非常单调。分管餐饮工作的老陈进场撤场都在凌晨,在外场基地待了一个多月,竟然都不知道基地长啥样。厨师队伍每天都得十五六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这样的“连轴转”一直持续了近三个月。“我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厨师团队的第一次休假是在连续工作80天后,因宾馆停电检修,无法做饭,才有了半日空闲。”老陈说。

疫情好转后,可以出宾馆散步了,试验队的同志们在工作之余都尽量地多走多活动,大家逐渐发现散步的身影中极少看见戈壁厨师团队,很是纳闷。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不想出去转转,而是太累了,每天在宾馆不出门都能走出两三万步,一天忙完只想倒床就睡,补充体力。

条件的艰苦、任务的繁重、生活的单调,都没有难倒这支可亲可爱可敬的戈壁厨师团队,他们战疫情、抗风沙,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忘我奉献,用无言的行动诠释着奋斗的意义,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征程上,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功劳。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向这群披星戴月的戈壁厨师致敬。(尹集中 彭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