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2025年首个工作日,一大早,四川汇源光通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张海龙就出现在车间,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启了当天的巡查工作。
在1号生产车间里,生产线上的机器匀速转动,被拉直的光纤头发丝般纤细,像透明的鱼线一样。“这些光纤不仅可以用于装饰照明,还能用于数据通信。”张海龙告诉记者,“我们公司从20多年前就开始制作塑料光纤产品,自主研发的低损耗PMMA塑料光纤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控光模板国产化,每年为国家节省进口塑料光纤、光模块费用超过1亿元。”
20多年的研发之路,张海龙累计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达37项,其专利产品已产生经济效益超过5000万元。
自研低损耗塑料光纤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来到公司包装车间,记者看到了被制成产品的塑料光纤——一根一根呈流苏形式,摸起来是塑料的质感。当工作人员将光纤束对准桌上一处光源,平平无奇的光纤瞬间被点亮,随着光源的颜色实时变化。
“根据不同场景需求,这些光纤穿上各种‘定制’的外衣,就可以变身流光溢彩的景观。”张海龙告诉记者,他与塑料光纤的渊源,要追溯到20多年前。当时,“塑料光纤”在国外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国内则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生产应用。2000年四川汇源光通信有限公司与西安交大电气绝缘教研室合作塑料光纤项目,而张海龙就在教研室做有关塑料光纤的毕业设计课题。学以致用,毕业后的张海龙入职四川汇源,继续从事塑料光纤研发工作。
在和其他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2003年成功研发国内首家塑料光纤共挤生产线,实现了低损耗塑料光纤的产业化生产,衰减≤0.4dB/m,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生产的塑料光纤作为原材料,销往了世界各地,被加工应用在装饰照明、光纤织物等产品中,成为炫酷的氛围照明、发光的礼服、发光的运动鞋、通电后流光溢彩的数据线……多年研发推广,四川汇源塑料光纤所生产的产品慢慢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研发工控通信用光模块
真正实现独立自主的国产化
在四川汇源塑料光纤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研发人员通过高精度贴装自动贴片机和耦合机台,在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电路板上嵌入几十个元器件,用于工业控制的光通信器件就制作完成了。“这个产品叫光纤收发器,又称为光电转换器,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光纤传输到达接收器,接收器再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光模块。”张海龙向记者解释,这是塑料光纤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他告诉记者,光纤与光模块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完整的工控光通信产业链条。早些年,只能从国外企业购买产品。而多数光模块又是和塑料光纤搭配销售。“我们不想被国外垄断,就必须要有中国造产品。”张海龙和团队成员意识到,“想要真正实现独立自主的国产化,就必须把配套的控光模块也研发出来。”
为了形成完整的塑料光纤整体产业链,打破国外公司垄断,张海龙和团队研发塑料光纤配套的工控光模块,第一代产品经历了近7年,第二代产品是从2018年到2023年,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三代核心光器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真正实现该类产品独立自主的国产化。
目前,公司这个光纤收发器在国内市场的占比正逐步攀升,还销售到美洲、欧洲、亚洲多个地区的数十个国家。
获专利37项
产生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
一次次突破,张海龙开发出一系列经久畅销的产品,累计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达37项之多,其中19项是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其专利产品已产生经济效益超过5000万元。其中,张海龙参与的“可具色条标识的耐热塑料光纤光缆研制”项目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获得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工业智能用10MBd塑料光纤通信链路”项目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塑料光纤产业化项目”获得成都市和崇州市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由于卓越的学术水平和突出的技术贡献,张海龙被邀请参与制定“通信用塑料光纤”国家行业标准,成为国家科技部“低损耗塑料光纤”科技攻关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
谈到对未来行业发展的憧憬,张海龙表示,“我们现在生产的光纤属于阶跃型塑料光纤,带宽和应用场景是比较受限制的,下一步我们想生产出高带宽的塑料光纤,使其在短距离通信和智能驾驶领域得到应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摄影 粟新林 视频 胡大田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王钟婧玥
热门跟贴